军功方面:彻底改革旧有弊端,明确杀敌、缴获、先登、破阵等具体战功的评定标准与赏格,并规定军功记录必须由基层士卒互相印证、主官核实、随军文书记录,层层画押,杜绝虚报冒领。严禁设立“军功队”(专门负责割取敌军首级以冒功的队伍),明确规定以集体战果和可靠人证为主,首级仅为辅助参考,严防为争功而滥杀无辜或自相残杀。
卫生方面:陈彦格外强调军营卫生的重要性,规定必须挖掘深坑厕所,定时清理;士卒需定期沐浴、洗衣;饮水必须煮沸;营区定期洒扫消毒,以防瘟疫。他深知,一支军队的非战斗减员,往往比战损更为致命。
训练方面:主张循序渐进,从队列、体能、兵器操练,到战术配合、野外生存,皆有章法。尤其强调长途负重行军、恶劣环境适应能力。
整整三日,帅帐内的灯火几乎未曾熄灭。赵宸与陈彦反复推敲,字斟句酌,最终形成了一部厚达数十页的《新军训典》,涵盖了建军宗旨、组织架构、粮饷抚恤、军规军法、训练大纲、功过赏罚、后勤保障等方方面面。这部《训典》,可谓倾注了两人无数心血,也寄托了打造一支全新强军的全部理想。
章程既定,便是招兵买马。由兵部协助于各州府张贴榜文,太孙赵宸亲自拟定招兵告示。告示一出,顿时在京城及周边州县引起了巨大轰动!
告示上明确写道:
“新军募勇,月饷倍于常军,足额发放,绝无克扣!”
“每日操练,必有肉食供应,强身健体!”
“阵亡抚恤,三倍于旧例,伤残由国家奉养,子弟优抚入学!”
“军功评定,公正严明,升迁赏银,立等可取!”
如此优厚的条件,如同在平静的湖面投下巨石!寻常百姓之家,一年辛苦劳作,也未必能挣得几两银子,而新军饷银如此丰厚,还有肉吃,身后更有保障!一时间,适龄青壮纷纷涌向京城西郊的新军大营报名点,人山人海,盛况空前。
然而,陈彦对兵源质量要求极为严格。报名者需先经过初步筛选,排除老弱病残。随后,第一项考核,便是徒步疾行十里(约十公里)!
陈彦站在点将台上,对台下黑压压的应征者高声道:“新军要的是能吃苦、有耐力的好汉子!不是来混饷银的孬种!十里路程,一个时辰内完成,前一千名抵达终点者,方可入营!现在开始!”
一声令下,数以万计的青壮如同开闸的洪水,沿着划定的路线奔跑起来。这是一场意志与体力的初步考验。有人一开始冲得太猛,后继乏力;有人咬牙坚持,汗流浃背;也有人中途放弃。
陈彦亲自在终点监督记录。最终,约一个时辰后,一千名气息粗重但眼神倔强的精壮汉子,率先到达,取得了进入新军的资格。这些人,可视为具备了最基本的体能基础。
兵员初步选定,接下来便是更为艰苦的训练。太孙赵宸主要负责与兵部、户部、工部协调,确保粮饷、军械、营帐、猪场等一应物资的供应,为训练提供坚实的后勤保障。
而陈彦,则正式披上了参军袍服,将全部精力投入到了练兵之中。每日拂晓,他便与士卒一同起床,督操练阵。从最基础的站军姿、走队列开始,强调纪律与服从;然后是长跑、负重、攀爬等体能训练;再到弓马骑射、刀枪格斗等技艺操练。他以身作则,与士卒同甘共苦,严格依照《训典》要求,奖罚分明。
新军大营内,号令声、喊杀声、马蹄声、猪叫声(来自新建的猪场)此起彼伏,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一支承载着帝国北疆希望的铁血新军,正在严格的制度保障和艰苦的训练中,悄然孕育着它的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