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残,年味渐淡。元宵的花灯还未完全收起,离别的愁绪便已悄然笼罩了陈家。春闱会试定于三月中旬在京城洛阳举行,而从清河县到洛阳,山长水远,即便紧赶慢赶,至少也需一个多月的行程。算算日子,最迟正月二十之前,陈彦就必须动身了。
出发前的几天,陈家上下弥漫着一种既骄傲又不舍的氛围。张氏和王氏恨不得将整个家都给陈彦装上,崭新的被褥、厚厚的冬衣、耐放的干粮、自家腌制的腊肉咸菜、甚至还有一大坛子张氏亲手做的酱菜……林林总总,竟是装满了整整一辆马车。
“京城米贵,居大不易,多带些,有备无患。”奶奶王氏拉着陈彦的手,一遍遍地叮嘱,“路上千万小心,吃住都要当心,莫要着了风寒。”她又特意转向石头和苏幕婉,语气郑重:“石头,幕婉,彦儿这一路,就托付给你们照顾了。”
石头把胸脯拍得砰砰响:“老太君放心!有石头在,绝不让公子掉一根汗毛!”苏幕婉则微微福礼,声音轻柔却坚定:“奶奶,夫人,幕婉省得。”
陈彦看着那被塞得满满登登的马车,又是感动又是无奈,却也知道这是家人的一片心意,只能再三保证会照顾好自己。
正月二十,黄道吉日,宜出行。
晨曦微露,陈家大院门前,陈彦、苏幕婉和石头向送行的家人郑重拜别。陈满仓老爷子拍了拍孙子的肩膀,千言万语只化作一句:“放宽心,尽力就好。”张氏和王氏则红了眼眶,不住地抹泪。陈松、陈秀等弟妹也知大哥要出远门,个个面露不舍。
挥别家人,一辆载满行囊和牵挂的马车,在清冷的晨风中,缓缓驶离了陈家沟,踏上了前往京城的漫漫长路。
马车先到了清河县城, 与早已等候在此的赵修远汇合。赵修远只带了一个书童和简单的行李,看到陈彦这“搬家式”的阵仗,不由得打趣道:“彦弟,你这是去赶考,还是去京城开杂货铺啊?”
陈彦苦笑:“家母和祖母盛情,难以推却。”
赵修远哈哈一笑,目光扫过安静坐在车内的苏幕婉,又冲陈彦挤了挤眼,低声道:“有美同行,便是再多一车行李,也是乐事啊。”
陈彦耳根微热,只作未闻。
两辆马车并作一行,又前往县学教谕柳云卿的宅邸。柳云卿早已准备停当,他轻车简从,只带了一个老仆。见到陈彦一行人,尤其是看到马车里的苏幕婉时,他眼中闪过一丝了然的笑意,却并未多言,只是温言勉励了两位学生几句。
于是,五人(陈彦、苏幕婉、石头、赵修远及书童)两辆马车(陈彦的行李车和赵修远柳云卿合乘一辆),正式启程,向着北方,向着那座汇聚了天下英才的煌煌帝都——洛阳,迤逦而行。
路途漫漫, 枯燥在所难免。但有了赵修远这个活宝和柳云卿这般温润长者,行程倒也并不沉闷。大多数时候,陈彦和柳云卿会在车中探讨经义文章,或是欣赏沿途风光。苏幕婉则安静地在一旁烹茶、做些针线,或是翻阅书卷,举止娴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