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168章 这东西能卖不能送

第168章 这东西能卖不能送(2 / 2)

说到价钱,陈大伯从怀里掏出账单,“贤侄,这钟成本可不便宜,就里面的齿轮,请杨师傅他们打造了五套,所用钢材和工时,就花了八十多贯,这还是看着郎君面子上按少了算的。另外的一些零件也花了三十多贯,这样一座摆钟的齿轮组,至少要调试两天才能装好。后面熟练了也需要一天。”

又拿出张纸,上面写着两个型号:“我和东子琢磨着,座钟做得大,雕了花纹,配红木底座或者楠木底座,给那些高门大户当摆设,卖一千贯不算多;挂钟小巧些,零件更精,挂在厅堂也体面,六百贯公道。郎君您觉得如何?”

“嗯,成本确实高,不妨事,先把价钱定高一些,后面工艺熟练了再慢慢打折降价。”陈睿点头,“照这个样式先做五座座钟,今天这座先用马车拉到我家,我得去推销一下,你们再做放一座在巧木坊,看稀奇的人多了,自然也有人跟风来买。”

他拍了拍陈东的肩膀,“这发条技术是咱们的底气,目前别人仿不来,价钱就该硬气些。”

陈东兴奋得脸红像个大姑娘,转身就去翻找木料,说要赶紧把另外四套做出来。

想想也是,这可是能值大价钱的,财帛动人心,一座一千贯。

陈大伯则小心翼翼地给摆钟套上临时做的布罩,感觉比对陈东还上心。

叫来一辆马车,把座钟抬到马车上,小心翼翼的拉到怀德坊,转装到陈睿的四轮马车上。

陈睿回家抹了把脸,又叫老周跟自己进宫,自己要想办法把这摆钟卖给李世民。

到了宫门,等着内侍通传,陈睿想了想措辞,等会儿怎么才能让李世民心甘情愿的掏钱。

等了一刻钟,内侍引导马车入宫前往两仪殿,李世民在两仪殿见陈睿。

马车到了殿外,陈睿又请几个内侍一起,把座钟抬到殿中。

李世民正和长孙无忌等人在殿中等着。

“陈小子,听说你今日又来给朕送东西来了?快说说,带了啥东西来,拿过来看看!”李世民迫不及待的问。

陈睿清了清嗓子,说:“陛下,臣今日是来售卖东西的,您得自己掏钱买才行!”

“你小子学坏了,一个东西跟朕都要钱了!也罢,先拿来看,要是值得朕掏钱,朕也买!”李世民最近发财了,财大气粗,感觉自己坐在了金山银山上,不在乎几个铜钱。

陈睿请内侍把座钟布罩拿开,一座箭楼样式的木盒子摆在大殿中。陈睿调试了一下,没什么问题,就拧了发条,钟摆摆动,指针开始转动起来,盒子发出咔咔的声音。

“启禀陛下,此物名叫摆钟,如同宫里的水运浑天仪和水钟一般,是计时用的,是臣和学徒陈东和他爹陈大伯一起,研制了三个月,终于制成了这第一座摆钟。此物精巧,可大可小,搬运方便,计时精准,是大唐机械制造的巅峰之作。请陛下上前一观!”

李世民听闻此物是摆钟?钟?怪不得不能送。

自己还真得掏钱,这小子,真会算计!

李世民饶有兴致地起身,他走到摆钟前,眯着眼打量——箭楼样式的木框雕着流云纹,边角包着亮闪闪的铜皮,玻璃罩里的摆锤正左右摇摆,带动着黄铜指针在刻度盘上缓缓移动,每动一下,都发出“咔嗒”一声轻响。

“这物件……不用加水?”李世民指着摆钟,又响起宫里那座庞大的水运浑天仪。

每日浑天仪的铜壶“滴答”漏水,旁边还得站着两个小吏,时不时要添水校准,费劲得很。

“回陛下,此物靠发条驱动。”陈睿拿起那枚铜钥匙,往钟后槽里一插,顺时针拧了几圈,“您看,这样拧满发条,就能走三天,每日拧一次即可,比水运浑天仪省了不知多少事。”

长孙无忌凑近了些,手指在玻璃罩上敲了敲:“倒是精巧。可准头如何?比得上浑天仪吗?”

“陛下可叫人带水钟来,可当场比对。”

李世民示意内侍去取了水钟摆在旁边。

李世民又让人取来漏刻,三人围着摆钟站定,眼看着摆钟指针指向“未时三刻”,水钟和漏刻也同时校准。

两刻钟后,摆钟的指针稳稳落在“申时”刻度,摆锤晃得不多不少;

水钟的浮标慢了,漏刻更是差了近半刻。

李世民捻着胡须,目光在摆钟和浑天仪之间转了转,忽然笑了:“浑天仪造了三年,动用了百余名工匠,每日耗水数石,还总出偏差。你这摆钟,看着不起眼,倒比它靠谱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