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伐突厥(1 / 2)

晚饭是惠婶熬的山药小米粥加了红枣,面饼子,就着腌菜吃,暖乎乎的熨帖脾胃。

陈东扒拉完最后一口粥,抹了抹嘴说:“郎君,那纺车的木料我都备齐了,明儿一早就开工打,保准按您画的样子来。”

“不急,仔细些做。”陈睿递给他一包山药干“拿回去给你爹熬粥喝。”

陈东笑着接了,揣进怀里:“哎,谢郎君!”说着便扛起墙角的工具箱,身影很快消失在坊门的暮色里。

等院里静下来,陈睿才坐在灯下翻开账册。

首页便是味真楼的流水,他记得当初和张正堂商定的分成是半成,可每笔账目后面都多了半成,红笔写的“补增”二字力透纸背。

张正堂说“这楼能火,全靠你的新方子”,硬要多给,拗不过只得依了。

算下来大半年,竟有近三百贯,比他最初预想的多了一倍。

往后翻是镇上的客栈酒肆。

官道边的铺子不像酒楼那般起起落落,每月进项稳稳当当,两成分成算下来竟有四百多贯。

账页里夹着张掌柜的便条,说南来的行商越来越爱吃炒菜,连带酒水都多销了不少。

最让他心头一跳的是玻璃工坊那页。

上个月的分成栏里,“二千一百七十贯”几个字格外醒目,还标注着“二成五”。

他想起工坊里日夜不歇的熔炉,把几处加起来,账面余额清清楚楚写着“三千二百四十六贯”。

陈睿合上账册,指尖还残留着纸页的粗糙感。

这数字放在长安,够寻常人家活几辈子了。

再往后,山药种植刚起步,纸坊,酒坊,玻璃坊,这些都是下金蛋的项目。

自来到大唐,出了一开始在山里,自己就对钱没什么概念。

借助的是这个时代物资的匮乏,依靠的是自己学的那些现代知识。

单就能力来说,除了把后世的东西在这个时代生产出来,自己并没有比这个时代的人更厉害。

自己需得依靠这个时代人们的勤劳才能把事情做好。

洗漱完躺到床上,陈睿往被窝里缩了缩,鼻尖萦绕着淡淡的浆洗皂角香。

明天还要早起进宫,得养足精神。

第二日卯时不到,陈睿就起来了,把东西装上马车,往皇宫方向赶去。

到了宫城,陈睿把酒精、白酒和新竹纸交割给内侍,正打算转身往药局去,却被那内侍快步拦住:“陈县子留步!陛下有旨,您既来了,今日须得参加内朝会。”

“内朝会?”陈睿愣了愣,他不过是个散官,寻常朝会从来不会找他上朝,“内侍官,你怕是弄错了……”

“错不了。”内侍躬身道,陛下刚才让奴婢在此专程等候陈县子,让您上朝。”

陈睿心里咯噔一下,莫不是要出兵了——想来是李世民记着酒精这东西能给军中消毒,特意叫他来的。

没法子,他只得跟着内侍往太极殿走,把那件棉衣单独拎着,步入大殿,见大家个个神色肃然。

太极殿内早已肃静,檀香在晨光里漫开,朝堂上人数不多,总共二十来个人,按文武品级分列两侧。

陈睿缩着身子溜到后排,熟门熟路地往一根立柱后躲——每次来旁听,他就发现这位置既不扎眼,又能听清殿上的动静。

刚站定,就听太监唱喏:“陛下驾到——!”

李世民按着腰间玉带,目光扫过阶下群臣,声音沉如坠石:“突厥颉利屡犯河西,杀我边民,掠我粮草,此獠不灭,北疆无宁日!朕决意发兵十万,六路齐出,直捣其巢!”

阶下鸦雀无声,唯有李靖按着佩剑的手微微收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