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宫中夜宴(2 / 2)

李世民笑着颔首,目光转向陈睿:“褚爱卿这首诗,倒是道出了这玻璃器物的妙处。陈睿,这物件是你所制,又素来有诗才,何不为这琉璃杯、葡萄酿也赋一首?”

陈睿心里咯噔一下,他本想藏在人群里,不想还是被点到。

百官的目光齐刷刷聚过来,有好奇,有期待,还有几分看热闹的笑意。

他定了定神,起身走到殿中,目光扫过案上的玻璃酒杯,想起程府夜饮时那暗红的酒液,又想起北地传来的战事消息,心念一动,朗声道: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诗句刚落,殿内先是一静,随即爆发出满堂喝彩。

这诗没有堆砌辞藻,却将边塞的苍凉、将士的豪情与眼前的美酒夜光杯糅合得恰到好处,尤其是“古来征战几人回”一句,道尽了沙场征战的悲壮,与中秋宴的团圆暖意形成奇妙的呼应。

李世民抚掌赞叹:“好一个‘葡萄美酒夜光杯’!既写了杯中物,又念及边关将士,有豪情,有悲悯,当浮一大白!”

他亲自斟满一杯玻璃酒,示意内侍递给陈睿,“来!这杯酒,朕赏与你!”

陈睿接过酒杯,一饮而尽。

葡萄酿的醇厚混着玻璃杯的冰凉滑入喉间,竟比寻常酒杯多了几分滋味。

他躬身谢恩,心里却暗自庆幸——幸好前世背过这诗,不然今日怕是要出丑了。

褚亮凑过来,捋着胡须笑道:“陈郎君这诗,怕是要传遍长安了。往后这玻璃杯,怕是要被人唤作‘夜光杯’了!”

陈睿笑了笑,正想回话,却见李世民看向外邦使节,朗声道:“诸位使者听见了?这便是我大唐的文采与工艺!既有‘葡萄美酒夜光杯’的风雅,也有‘醉卧沙场’的豪情。往后,这玻璃器物,便是我大唐递给天下的一张帖子!”

西域使节们纷纷起身行礼,眼中的惊叹更甚。

他们原以为大唐的强盛只在兵力与疆域,今日见了这玻璃器物,听了这诗句,才知这盛世的繁华,更藏在工艺与文脉里。

丝竹声再次响起,比先前更显明快。

陈睿回到席上,看着案上的玻璃酒杯,忽然觉得,这透亮的物件里,不仅盛着酒,更盛着一个王朝的底气——既有包容四方的气度,也有精益求精的匠心。

李世民端坐在御座上,看着百官的神色,嘴角噙着笑意,又抬手举起面前的琉璃酒杯:“今日中秋,君臣同庆。这殿中的琉璃器物,是皇家新工坊所制,朕已起名唤‘水晶琉璃’。通透坚韧,既是实用之物,也是我大唐工艺的脸面!不过由于产量有限,今日宴会未能给每位爱卿配齐,待日后陆续加大产量,各位便可购买使用了!”

话音刚落,殿内便响起一片附和之声。

尉迟敬德性子最急,霍然起身抱拳道:“陛下!臣家那口子前日得了皇后赏的琉璃手镯,整日捧在手里怕摔了,今日见了这茶具,更是心痒!这物件往后能让咱们也买上一套不?”

这话正说到众人心里,满殿官员纷纷看向御座,眼中满是期待。

李世民抬手示意众人落座,目光转向朝臣列中的陈睿:“陈睿,你且给诸位大人说说。”

陈睿上前一步,躬身道:“回陛下,回诸位大人。琉璃器物分三等:一等为贡品,供皇室与宗庙所用,需精益求精;二等为御品,由内侍省发售,优先供应朝中重臣与世家,品相上乘;三等为良品,打磨稍简,价格亲民,可供小康之家选用。

如今工坊正在抓紧施工扩建,一个半月后便开启售卖,因为材料珍贵制作不易,所以每月限量,确保每件都经精工细作。不过,宴会后,大人们可以到内侍省先预订!”

“限量?”侯君集追问,“御品一套需多少银钱?”

“价格会根据样式和工艺难度而定,一套茶具酒具约莫五十贯银钱起步。”陈睿答得从容,“首饰依款式,几贯钱起步。虽价高,但选料、熔制、塑形、打磨需数十道工序,稍有瑕疵便销毁。且有禁军驻守工坊,技艺不外流,实属物有所值。”

百官虽觉不菲,转念一想这般稀世之物本就难得,又有“御品”名头,贵是自然的,不然岂不是辱没了皇家工坊的名头。

在座众人纷纷点头。

不少人当场便想吩咐侍从去内务府登记,房玄龄更是笑着对杜如晦道:“克明,咱们也各订一套,往后宴客用这茶具,也算为陛下与陈睿的好事添彩。”

宴席过半,外邦使节们也按捺不住。

新罗使节操着生涩的汉语躬身道:“大唐皇帝陛下,这琉璃太过精妙,恳请允我等购置一批带回,让我国君臣也见识大唐风采!”

诸国使节纷纷附和。

李世民朗声应允:“准!尔等也去鸿胪寺登记便可!”

这场中秋宴,成了琉璃器物的亮相舞台。

几位重臣被准许带着用过的水晶琉璃器物回家,又是一阵君臣相得的谢恩场面。

中秋宴的余温尚未散去,各府热闹了起来。

“听说了吗?昨日户部侍郎家的管事半夜就来排队了,就为抢头批御品茶具。”

“何止啊,连西域来的胡商都在街口等着,说愿意出双倍价钱,只求能分一套。”

“嘘……小声点,这是皇家工坊的物件,明码标价,哪能胡乱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