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中先是闪过震惊,随即化为浓烈的兴奋与赞许,他猛地一拍案面:“好!好一个强军之助!陈睿,你这番谋划,可比卖再多器皿都珍贵!这工坊的守卫,朕派禁军精锐亲自驻守,日夜轮班,绝不让半点技艺外流!你只管放手去做,所需人力、物力,朕无条件支持!”
“臣记下了。”陈睿应道。
“对了,”李世民忽然想起一事,“你那封地草堂村,道路怕是不便吧?朕让工部派些人去,把路拓宽整平,方便原料运进运出。”
“谢陛下体恤!”陈睿又躬身行礼,“臣正愁此事,陛下一言,解了臣的燃眉之急。”
“去吧。”李世民挥了挥手,重新看向舆图,却又补充道,“明日把剩下的玻璃茶具送来,朕要给皇后与几位皇子也备上一套。”
“臣这就去办。”陈睿退出两仪殿。
李世民脚步轻快地踏入立政殿,刚进门便扬声笑道:“观音婢,快来看朕给你带了好东西!”
长孙皇后正临窗翻阅经书,闻言抬眸,见他手中捧着两个木盒,眼中泛起柔和笑意,起身相迎:“陛下今日心情这般好,想来是得了什么稀世珍宝?”
李世民将盒子递到她手中,语气中难掩得意:“你亲自打开瞧瞧便知。”
长孙皇后轻轻掀开第一个盒子,霎时被里面的物件惊得眸中一亮——一套通透如冰、澄澈无瑕的玻璃茶具静静躺在锦缎之上,茶盏边缘还雕刻着细密的缠枝花纹,日光透过琉璃般的器身,在案上投下斑驳的光影。她伸手轻抚,触感冰凉顺滑,不由得赞叹:“这是何物?竟比西域进贡的琉璃还要剔透几分,当真是巧夺天工。这是哪个属国进献的贡品?”
“这叫水晶琉璃,也叫玻璃,不是属国贡品,是陈睿在山里避暑琢磨出来的东西。”李世民笑着解释,又指了指另一个盒子,“你看看这个,里面还有更合你心意的。”
长孙皇后打开第二个盒子,只见数件玻璃首饰整齐摆放:耳坠是小巧的水滴状,项链坠子雕刻成莲花模样,手镯则是素面的环形,每一件都流光溢彩,清雅脱俗。她素来偏爱简约雅致之物,见状不由得眉眼弯弯:“这般灵气的物件,倒是少见。这陈睿新奇巧思,果然清新脱俗!”
李世民拉着她在榻上坐下,将今日与陈睿商议的造势之法一一细说,从中秋宴上赏赐重臣,到让皇后将首饰赠予重臣夫人,再到分三等定价售卖的谋划,尽数告知。
长孙皇后静静听着,不时点头,待他说完后沉吟道:“陛下此计甚妙。既借朝堂之势打响水晶琉璃的名声,又能让百姓皆有机会用上这般好物,既显天家恩典,又能充盈国库,实属一举多得。”
她拿起那对琉璃耳坠,细细端详,“这些首饰雅致大方,想来夫人们见了,定会十分喜爱。届时只需稍加引导,长安城里的风气自然会跟着转变,玻璃的名声也就不胫而走了。”
“朕也是这般想的。”李世民笑道,“而且这玻璃绝非只能做器皿首饰,陈睿那小子还说,能用它造望远镜、瞄准弩,皆是强军的利器。朕已派禁军去驻守他的工坊,务必守住这门技艺。”
长孙皇后眼中闪过一丝赞许:“陈睿年纪轻轻,却有这般远见卓识,倒是难得的人才。陛下重用他,也是为大唐积攒实力。”
她顿了顿,又道,“既然要赏赐夫人们,不如趁着明日后宫小宴,臣妾便将这些首饰分下去,也好早些为中秋宴的造势铺垫。”
李世民颔首称善:“就依你所言。明日你便挑选些合宜的,赏赐给你舅母、房夫人、杜夫人她们。朕倒要看看,过不了几日,这玻璃会不会成为长安城里最抢手的物件。”
长孙皇后将盒子轻轻合上,眼中满是期待:“臣妾也拭目以待。想来用不了多久,这‘御品水晶琉璃’的名声,便会传遍长安的大街小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