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势?”李世民抬眉,饶有兴致地看着他,“你想怎么造?”
陈睿躬身道:“陛下可将这玻璃茶具赏赐给几位国公与重臣,让他们在宴饮时使用。长安城里的贵戚最是追慕风雅,见重臣家用了这般透亮的物件,定然会好奇打听。届时放出消息,说此乃陛下亲允、朝廷监造的‘御品玻璃’,限量发售,不愁没人追捧。”
“哈哈,你小子胆子现在是越来越大了!这是要借朕的势卖东西?”李世民被他说得笑起来,指节轻叩案面,“倒也不算坏主意。既显了朝廷的体面,又能让你这玻璃尽早打开销路,一举两得。”
李世民手指在舆图边缘轻轻一点,眼中闪过一丝赞许:“你这主意妙。过几天中秋宴本就是君臣同庆的日子,借着这由头把玻璃器皿摆出来,既不显得刻意,又能让满朝文武都瞧见这物件的好处。”
他转过身,看着殿外,语气里带着几分期待:“房玄龄、杜如晦、长孙无忌这三位老臣,素来受百官敬重,把玻璃器皿摆在他们案上,保管宴席散后,满长安都得议论。至于夫人们那边……”
李世民笑了笑:“皇后素来爱清雅,若是见了那些耳坠手镯,定然喜欢。让她赏赐给重臣夫人,一来显了天家恩典,二来这些夫人们聚在一起,少不得互相品评,这玻璃的名声,自然就传出去了。”
他顿了顿,目光沉了沉,“只是有一条,价钱得公道。寻常士族能买得起,却也不能贱卖得让市井无赖都能随意糟蹋,失了分寸。”
“臣明白。”陈睿应道,“臣打算分三等定价:一等贡品供皇室与重臣,精益求精;二等售予士族富商,保证品相;三等略逊些,价格亲民,让小康之家也能用上。如此既能维持体面,又能兼顾销路,还能让外邦之人知晓我大唐技艺远超西域。”
李世民听得连连点头,将玻璃茶盏放回盒中:“就依你说的办。贡品由内侍省采买,二等三等你自行售卖,只是账目需每月呈报,不可有欺瞒。”
“臣遵旨。”陈睿心里彻底踏实下来,皇帝不仅允了工坊之事,连销路与定价都细细叮嘱,显然是真把这玻璃工坊放在了心上。
陈睿躬身道:“陛下。臣这就回去准备,中秋前定能将物件备齐,保证每一件都剔透无垢,不辱没御赐之名。”
“嗯。”李世民颔首,“此事你多费心。对了,你做这玻璃就为了做器皿卖钱?还要朕派兵驻守工坊,赚钱用得着这么大张旗鼓,朕可不太相信。”
陈睿直起身,拱手沉声答道:“陛下慧眼如炬!售卖器皿不过是臣制作玻璃其中一条附加价值。卖来的银钱能富国,作用不必说,臣真正的用意,是让这玻璃技艺成为大唐的‘强军之助’,助陛下开疆拓土、安邦定国!”
李世民眼神一凝,对于一个胸有大志的帝王来说,开疆拓土,安邦定国太有诱惑力了,身体微微前倾:“哦?细细说来。”
“其一,可造超远望敌镜,臣称其为千里眼。”陈睿伸手在半空勾勒出镜面的形状,“将玻璃反复打磨抛光,制成筒状望远镜,架于边关城楼、军营哨塔,能看清数十里外敌军的营帐数量、阵型排布,甚至旗帜上的番号。如此一来,敌军的行军动向、偷袭意图皆无所遁形,我军可提前布防,以逸待劳,比依赖斥候探报更精准、更迅速,堪称‘千里眼’在世。也可制作小望远镜分发给斥候和中高级军官,让他们洞察敌军动向。”
“其二,可做精准瞄准镜。”陈睿继续道,“将小型望远镜与强弩、床弩结合,打造‘瞄准弩’。射手通过镜中刻度瞄准目标,无论是远距离射杀敌军将领,还是摧毁敌军的攻城器械,命中率都能提升数倍。试想一下,两军对垒,我方弩箭精准无误地击穿敌军将帅或军旗,定能动摇其军心,不战而屈人之兵。”
“其三,可制透光窗。”他补充道,“把玻璃裁成规整的方块,镶嵌在宫殿、军营的窗户上,既能挡风遮雨,又能让日光通透而入,比糊纸的窗户明亮数倍。尤其是寒冬时节,将士在营中议事、工匠在工坊劳作,无需多燃烛火,既能节省物资,又能提高效率。
“除此之外,玻璃还能制成信号镜。”陈睿语气恳切,“选取反光性强的玻璃镜,在日间通过调整角度反射日光,传递预设的信号密码,比烽火传信更隐蔽、更快捷,适合两军协同作战时传递机密指令,避免消息被敌军截获。”
他深深躬身:“陛下,这玻璃工坊绝非寻常牟利之地,而是大唐的机密所在。其技艺一旦泄露,被突厥、高昌等国掌握,反过头来对付我大唐,后果不堪设想。故而臣恳请陛下派兵驻守,实则是守护这能让大唐军力更上一层楼的核心机密,绝非小题大做!”
李世民静静聆听,手指用力攥紧了案上的玻璃茶盏,指节微微发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