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扎营(1 / 2)

在山中走了整整一日,日头早已沉入西山,暮色像浸了墨的布,一层层漫过树梢,将苍翠的峰峦晕染成深浅不一的剪影。

陈睿勒住马缰,胯下的枣红马打了个响鼻,蹄子在碎石路上轻轻刨着,似乎也在抱怨这漫长的行程。

他抬手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望着前方蜿蜒如蛇的山路,眉头微蹙:“秦校尉,这天色怕是赶不了夜路了,寻个平整处扎营吧。”

秦校尉目光扫过四周的地形,很快指向左前方一片背风的山坳:“公子,那边有片空地,靠着溪流,取水方便,今夜就在那里安营吧。”

众人牵着马往山坳走去,山风穿过密集的林叶,带着山间溪流特有的湿漉漉的潮气,虽是七月流火的时节,却吹得人脖颈发凉,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陈睿拢了拢身上的披风,目光掠过沿途的草木,脑海中不由自主地浮现出记忆里的片段。

原主小九便是在这片深山里长大,跟着师傅采药辨草,那些关于植物药性的知识,此刻竟清晰得仿佛是自己亲身经历。

军士们都是常年在外行军的老手,手脚极为麻利。

卸下沉重的行囊后,立刻分工合作,有人扛着帐篷支架选址,有人铺开厚重的帆布。

三顶军帐很快便稳稳立在空地上,帆布被山风灌得鼓鼓的,边缘用粗壮的木桩牢牢钉在土里,又压上几块找来的巨石,确保夜里不会被风掀翻。

另一边,几名军士提着水桶去溪边打水,清澈的溪水在夜色中泛着微光,掬一捧在手里,凉意直透心底。

还有人钻进树林,很快捡来一大堆枯枝,堆在营地中央。

随着一根点燃的火折子投进去,火苗“噼啪”地舔着干燥的木柴,迅速窜起半人高,橘红色的火光映得周围的树木投下晃动的影子,也驱散了山间的寒意。

陈睿坐在篝火旁的一块青石上,接过秦校尉递来的干粮。

那是一块掺了芝麻的面饼,带着淡淡的麦香,虽有些坚硬,却已是行军途中难得的吃食。

他就着温热的泉水慢慢嚼着,目光落在跳跃的火苗上,思绪却飘远了。

穿越到这大唐已有大半年,从最初的惶恐不安,到如今勉强适应,他始终在寻找着自己的定位。

师傅临终前的嘱托犹在耳畔,而他心中那些超越时代的想法,又该如何在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

“公子,夜里当心野兽,属下让弟兄们轮班守着。”

秦校尉往火堆里添了根粗木,火星子“簌簌”地溅起来,落在湿漉漉的草地上,转瞬即逝,只留下几点焦痕。

“辛苦你们了。”陈睿回过神,点头应道,“不用守得太严,这深山里寻常野兽怕人,有篝火照着,多半不敢来。况且咱们人多势众,真有不开眼的,也能应付。”

夜里躺在帐篷里,陈睿才真正体会到山里蚊虫的厉害。

即便篝火旁燃着驱蚊的艾草,那特有的气息顺着帐帘的缝隙飘进来,帐外依旧是蚊虫“嗡嗡”的鸣叫声,像是一支永不停歇的乐队。

偶尔有漏网的蚊子钻进来,在耳边盘旋不去,让人不胜其烦。

他翻来覆去,半梦半醒间,总觉得有细碎的虫鸣钻进耳朵,好不容易眯瞪片刻,又被帐布外呼啸的风声惊醒。

这样折腾到后半夜,才勉强有了些睡意,眼皮沉重得像是灌了铅。

就在意识快要沉入梦乡时,帐外忽然闪过一阵微光。

那光不同于篝火的跳跃狂放,也不似月光的清冷皎洁,倒像是月光透过薄雾,柔和却又清晰,带着一种难以言喻的静谧感。

陈睿心头一动,睡意顿时消了大半。他悄悄起身,生怕惊动了帐外值守的军士,动作轻得像一片羽毛。

撩开帐帘往外看,只见那亮光在不远处的一棵老槐树下,幽幽地闪烁着,如同暗夜中的一盏孤灯。

随后,他放轻脚步,朝着亮光的方向走去。

夜露打湿了草叶,踩上去软绵绵的,带着沁人的凉意,濡湿了他的靴底。

越靠近大树,那亮光便越发明显,到了近处才发现,这光芒竟像是从一个人的身上散发出来的,均匀而柔和,将周围的草木都染上了一层淡淡的光晕。

走到老槐树下,陈睿猛地顿住了脚步,心头涌起一股莫名的震撼。

只见树下盘腿坐着一位老者,身着一袭洗得发白的太极道衣,衣料虽显陈旧,却浆洗得干干净净,衣摆上绣着暗纹的阴阳鱼,在微光中若隐若现,透着一股古朴悠远的气息。

老者颔下是浓密的黑须,梳理得整整齐齐,垂至胸前。

他双目紧闭,面容清癯,神情安然自若,仿佛早已与这山间夜色融为一体。

而他周身那层淡淡的光晕,正是从他身上散出的,宛如仙人下凡。

陈睿屏住呼吸,不知该进该退。他从未见过这般奇异的景象,却又莫名觉得心头平静,没有半分惧意,反而有一种久违的亲切感,仿佛眼前的老者是他寻觅了许久的故人。

就在这时,那老者缓缓睁开了眼睛。

他的眼眸深邃如古潭,仿佛能映照出人的心底所思所想,目光落在陈睿身上,竟像是早已等候多时,没有丝毫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