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穿越大唐成小道士 > 第16章 送厚利结新缘

第16章 送厚利结新缘(2 / 2)

萧丰连连点头,从灶台上拿起块抹布,仔细擦着刚才盛菜的白瓷盘,像是捧着什么宝贝。萧掌柜看着儿子认真的模样,悄悄对陈小九道:“小师傅,您这份情,我记着了。”

陈小九摆摆手直说不用客气,等会儿张老爷那里自己去说,转身开始收拾灶台。他把张老爷给的精盐仔细包好,放进萧掌柜特意找来的陶罐里,又将师父留下的盐罐包好,指尖触到冰凉的陶壁,心里忽然有些感触,到这个时代,总得留下些不一样的东西吧!

傍晚时分,陈小九和刘伯往张老爷家回去。

张府的门房早就等着了,见他来,笑着引他往后院走:“小师傅,老爷和老太太在花园里等您呢。”

后院的亭中,张老爷正陪着老母亲说话。老太太穿着件月白绸衫,见陈小九进来,笑着招手:“是陈小师傅,快过来坐。听管家说,下午那道红糖山药,是你特意给老婆子做软和的?”

“老太太您喜欢就好。这红糖山药养气补血,又健脾养胃,最适合您吃了。”陈小九面带笑意答道。

老太太又抿了抿唇,“这山药甜得润口,一点不腻!比厨房里蒸的蜜饯还合我胃口。”

跟老太太闲聊了一阵。得知陈小九父母不在了,跟着师父六年,师父才过世没多久,老太太差点没哭出来,直说这孩子也是个苦命的。

张老爷见母亲伤了心,宽慰了几句,叫丫鬟扶着回房歇息。老太太叫陈小九就在张家安心住下,缓缓的回房去了。

张老爷才看向陈小九,递给他一杯茶。

陈小九双手接过茶水,抿了一口,又放在案几上,开口说道:“张老爷,”他放下茶杯,语气诚恳,“晚辈过来,也是是想跟您说件事。”

“哦?你说。”张老爷放下茶杯,眼神专注的看着陈小九。

“我想把这炒菜的手艺,送给您。”陈小九迎上他的目光,一字一句道,“悦来客栈是您的产业,萧掌柜是您的人,我一个云游道士,总不能一直守着灶台。把手艺教给萧掌柜的儿子萧丰,我觉得这样最妥当。”

张老爷愣了愣,显然没料到他会这么说。他盯着陈小九看了半晌,忽然开口:“小师傅,你可知这手艺值多少钱?就拿你那雪酿糖来说,我送到长安四十斤,我家大兄给几个国公府分别送了五斤,随后宿国公又来讨了十斤,说有大用。这几天长安恐怕已经传遍了雪酿糖的大名了!据说有人出一斤五贯钱的价钱收买。你不后悔卖给我?”

“晚辈知道。”陈小九点头,白糖在古代的稀罕程度,他一点都不吃惊,在没有太多调料资源的古代,又特别是甜食,这雪酿糖不火才怪呢。他用提纯白糖的法子,得到了第一桶金,已经很满足了。“手艺再好,没人传、没人做,终究不是活的东西。我师父说,手艺得落在烟火里,才能活。这镇子在官道上,南来北往的人多,您的产业又比较全,这雪酿糖也好,炒菜也好,落在您手里,能传开,能让更多人尝到。对于我来说,已经是很好的了,还有对这附近的农户来说,也有一个进项,想必日子会好过点。”

张老爷沉默了。

过了许久,他才缓缓开口:“你这孩子,心思倒是比同龄人沉得多。从雪酿糖到改良风箱铁锅,再到这炒菜,才不过十天来,桩桩件件都让人刮目相看。说实话,我是越来越看不透你了——你一个小道士,怎么懂这么多?”

“师父教的些杂学,晚辈不过是照着学罢了。”陈小九笑了笑,没多解释。他知道,有些事说不清,也不必说清。

“杂学?”张老爷挑了挑眉,忽然抚掌大笑,“好一个杂学!这杂学发扬光大出去,长安城的生意怕是要换一半招牌了!”

他站起身,在方亭里踱了两步,青布长衫的下摆扫过青砖地,发出轻微的声响。“小师傅,你既把话说得这么通透,我也不能让你吃亏。”张老爷转过身,眼神郑重,“客栈酒肆的炒菜利润,分两成给你。这不是买你的手艺,是谢你给镇上添了条新路子——你瞧,往后农户种的菜能多卖些钱,杂货铺的油盐能多走些量,这都是你的功劳。”

陈小九刚要推辞,就被张老爷按住了:“别急着拒。你可知我为何这么看重这些新鲜法子?”他指着远处的官道,“我那大兄在吏部考功司当郎中,管着官员的政绩考核。你想想,长安的权贵人家,哪个不讲究吃食?若我能把这雪酿糖、炒菜送进他们府里,往后我大兄在官场上,是不是也多些脸面?”

这话让陈小九心头一动,这吏部郎中可不是小官,并且掌管官员考核,是个官都不敢得罪的重要岗位。

“不止如此。”张老爷眼里闪着光,像是看到了商机,“我打算过了年就在长安西市开家酒楼,雪酿糖做的茶点,再配上你这炒菜,保管能火!到时候,这酒楼的利润,分你半成。”

半成?陈小九心里暗暗算了算。长安西市的酒楼,再加上新的菜式点心,到时候再加上点营销手段。想不赚钱都难。

可嘴上还是在说:

“张老爷,这太多了……”

“不多。”张老爷打断他,语气不容置疑,“你出的是脑子,是别人学不来的法子,这半成,你该得。再说,你往后去长安,总不能真当个云游道士吧?你还年轻,我看你也是个有大志向的,以后还是得娶妻生子,把你的本事发扬光大,后继有人才是。有这半成利,你至少能在长安站稳脚跟。我那大兄虽不算权倾朝野,但在吏部的人脉,护着你一下,还是能做到的。”

这话正说到陈小九心坎里。他孤身一人,想去长安闯荡,确实需要个靠山,张老爷的提议,既给了利,又铺了路,实在无法拒绝。

“既如此,晚辈多谢张老爷。”陈小九起身拱手,动作端正,“手艺我会尽快教给萧掌柜父子,保证他们能做得原汁原味。若是长安酒楼有需要,晚辈也会尽力指点。”

“这就对了。”张老爷笑着摆手,“不急,慢慢来。”

两人又聊了些炒菜的细节,张老爷听得格外仔细,时不时提些建议:“脚夫赶路辛苦,菜里多放些茱萸,能解乏;南来的商人爱甜,山药可以多淋些红糖;至于长安的贵人……”他沉吟片刻,“得咸鲜适当,突出菜本身的味道,他们才觉得雅致。”

陈小九心里越发佩服——张老爷看似是个乡绅,却把不同客群的口味摸得透透的,不愧是做生意的一把好手。

以后说不得还得在张老爷这里学习些待人处事的经验。

话说得差不多,陈小九和张老爷一起回到院里,陈小九抱手一礼,从廊下回房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