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禁睡区 > 第280章 饿鬼不吃饱,是因为不想走

第280章 饿鬼不吃饱,是因为不想走(1 / 2)

手机屏幕的光亮在昏暗的旅馆房间里炸开,将林小树惊疑不定的脸映得惨白。

他攥着那张仿佛还带着父亲体温的纸条,指尖的颤抖还没平息,心脏又被群组里一连串血红色的感叹号狠狠刺中。

他点开那条被疯狂@的通报,瞳孔猛地缩紧。

消息来自“半碗联盟”最核心的几个区域联络人,语气已经不能用恐慌来形容,那是一种认知被颠覆后的混乱与恐惧。

“紧急警报!所有守温点立刻暂停!立刻!!”

“出事了!情况不对!!”

紧接着,一段段从各地传来的视频和文字描述,如潮水般涌入他的视野,构建出一幅诡异到令人窒息的画面。

“反向进食”。

这个词一出现,就让林小树的头皮炸开了。

不是亡者来吃生者留下的饭,而是生者,在主动“喂”他们自己。

视频里,一个中年男人在午夜时分,将一口精心咀嚼过的米饭,小心翼翼地含在嘴里,不吞不咽,直到全身因缺氧而微微颤抖。

而后,他走到窗边,对着夜空,将那口混合着唾液的温热饭渣吐进一个专用的陶碗中。

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那团饭渣落地瞬间,仿佛被一双无形的手捧起,消失在空气里。

紧接着,视频中的男人如释重负地跪倒在地,对着空无一物的窗外,泣不成声。

另一段描述更让人心头发紧。

一位白发苍苍的母亲,在守温点志愿者的陪同下,完成了同样的仪式。

当她吐出那口饭后,她没有哭,反而伸出双臂,颤抖着拥抱身前的空气,脸上露出一种夹杂着巨大悲伤与无上满足的笑容。

她对身旁的志愿者说:“我女儿走的时候才五岁,发高烧,我没钱买药,只能抱着她哭,眼睁睁看着她咽气……她说,她什么都不想要,就想让我再像小时候那样,把饭嚼烂了喂她一次……现在,她终于能再被我抱一回了。”

林小树沉默地滑看着一条条相似的报告,心脏像是被泡在冰水里,又被架在火上烤。

他终于明白,这场席卷全国的灵性复苏,已经超出了“一饭之恩”的范畴。

它唤醒的,是生者与死者之间,最原始、最深刻、也最危险的情感羁绊。

饥饿是引子,思念才是燃料。

他能想象安宁局看到这些报告时会是什么反应——这是精神瘟疫的最终形态,是活人与死灵之间界限的彻底崩溃。

他们一定会采取最极端的手段。

群组里已经乱成一锅粥,有人主张立刻解散,有人吓得要报警自首。

在长达数分钟的死寂后,林小-树在群组里缓缓打出了一行字,按下了发送键。

“允许他们回来,但别让他们太久。”

这行字没有解释,没有安抚,却像一根定海神针,瞬间压下了所有的慌乱。

它承认了这诡异现象背后的情感内核,也划下了一条清醒的界线。

就在他发出消息的同时,远在千里之外的高原研究所,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地质队领队带回的那枚从泥石流废墟中挖出的“乳白光球”,在无菌隔离舱内,开始自发分裂。

一夜之间,一个光球变成了七个,然后是四十九个……它们静静悬浮着,每一个都像一颗温润的夜明珠。

更诡异的是,每一个光球内部,都开始显现出模糊的动态影像,如同一段段被尘封的历史记忆被重新播放:一个母亲抱着孩子在荒原上奔逃,从干裂的嘴唇里挤出最后一滴唾沫喂进孩子口中;一个满身硝烟的炊事员,在战壕里用身体护住半锅即将煮熟的土豆;一个灾年里形容枯槁的僧侣,将最后半碗米汤递给一个快要饿死的小乞丐……

当地的牧民在夜里被惊醒,他们指着研究所的方向,脸上满是敬畏。

在他们的视野里,那些光球竟穿透了隔离舱,升上夜空,如星辰般排列组合,构成了一个巨大而古老的灶纹图案,庄严地悬挂在天幕之上。

研究所内,一名因童年创伤而失语多年的少年清洁工,在目睹那星空灶纹的瞬间,突然浑身抽搐,张开嘴,唱出了一首谁也听不懂的古老歌谣。

歌声苍凉而悲怆,像是无数人的合唱。

一名连夜被请来的语言学家在听完录音后,脸色煞白地宣布,这是百年前某地一个因饥荒而全村饿毙的村落方言,这种方言,早在五十年前就被认定为彻底灭绝。

而歌词的内容,经过艰难的破译,竟是那个村庄在灭绝前夜,村民之间最后的对话实录。

“我们不是数据,是还没说完的话。”

当一名研究员试图用高精度机械臂采集光球样本时,所有设备在接触光球的瞬间,屏幕一黑,旋即浮现出这行冰冷的汉字。

消息以最高密级传回安宁局总部,彻底点燃了强硬派的怒火。

“净忆行动”,立刻启动。

这一次,他们的目标不再是物理拆除,而是精神瓦解。

大批特勤人员被派遣出去,伪装成志愿者,潜入各个民间组织,意图从内部瓦解“半碗联盟”的领导层和信任基础。

代号“清道夫”的特工,是其中的佼佼者。

他以一名热心志愿者的身份,在某市最大的一个守温点连续服务了七天七夜,凭借着出色的伪装和共情能力,很快取得了所有人的信任。

第八天凌晨,他趁着众人疲惫熟睡,潜入存放记录的房间。

他没有选择纵火这种容易暴露的方式,而是掏出一瓶特制的化学药剂,泼洒在记录着所有参与者姓名和故事的登记册上,然后用同样的方法,破坏了作为仪式核心的那个巨大灶纹。

做完这一切,他悄然返回自己的铺位,等待着第二天清晨,联盟成员因核心信物被毁而陷入混乱与猜忌。

然而,黎明到来,一切都出乎他的意料。

所有参与者在发现登记册化为一滩污迹、灶纹被腐蚀得面目全非后,脸上没有一丝一毫的慌乱。

他们只是平静地对视了一眼,然后,自发地拿起工具,重新在地上绘制灶圈;拿出新的本子,凭着记忆,一笔一划地重新写下每一个名字,每一个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