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禁睡区 > 第266章 火种不用供,用饭就行

第266章 火种不用供,用饭就行(2 / 2)

那歌声里没有悲戚,只有一种历经无数饥荒岁月后,沉淀下来的、关于“活着”的平静叙述。

教师将这段音频剪辑成三十秒,命名为《吃饭歌》,上传到了联盟内部的数百个微信群里。

当晚,联盟内十户约定好共享灶台的家庭,在同一时间按下了播放键。

歌声从手机里流淌而出,就在歌声响起的那一刻,十户人家的灶膛内,原本死寂的灰烬竟如拥有生命般缓缓翻动,最终,在每一口灶膛的中心,都用灰烬拼出了同一句话:

“饿过的人,听得懂。”

更诡异的事情发生在隔壁。

一位从未参与过联盟行动的老太太,突然敲响了其中一户人家的大门,手里提着半袋白米。

“我……我梦到我妈了,”老太太眼神迷茫,语气却很肯定,“她让我把这米送来,还说……还说‘该轮到我了’。”

这股由凡人自发掀起的精神浪潮,终于引起了安宁管理总局的高度警觉。

技术部门再次尝试对全网数据进行关键词清洗和物理隔断,却绝望地发现,他们的敌人已经不再是一串串可以删除的数据。

新型的“吹火灶纹”已经脱离了电子媒介,转为最原始、最无法根除的实体蔓延。

街头的涂鸦,菜市场秤盘的底座,公交站座椅的裂缝,甚至公共厕所隔间的门板上……到处都开始出现用各种工具手工刻画的符号。

一名叫李默的年轻特勤人员,奉命带队前往一处老旧小区,铲除墙上新出现的符号。

他对此嗤之以鼻,认为这不过是某种新型的邪教把戏。

他举起手中的工兵铲,对准墙上那个用红色油漆画下的“吹火灶纹”,狠狠砸下。

铁铲并未如预想中那样落下。

一股灼热的浪潮猛地从他脚下的地砖喷涌而出,李默惨叫一声,丢开几乎要将他手掌烫熟的铁铲。

他惊恐地抬头,看见自己面前这栋破旧的居民楼里,一扇、两扇、十余扇窗户背后,厨房的位置,同时亮起了幽蓝色的光芒,灶台集体冒出了滚滚浓烟。

他仓皇地带着队伍撤离。

三天后,他的室友无意中发现,李默在自家厨房那不锈钢的防溅板上,用小刀偷偷刻下了一个指甲盖大小的“吹火灶纹”。

他背对着门口,嘴里正用微不可察的声音念叨着:“爸,我给你……续上了。”

深夜,凌晨三点。

林小树骑行至城中村最深处,一片连煤气管道都未铺设的棚户区。

这里的居民大多还在使用最原始的蜂窝煤炉。

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廉价煤炭燃烧不完全的呛人味道,混杂着贫穷与生活的酸腐气。

他在一处倒塌了一半的断墙前停下,这是他今晚的最后一站。

他小心地放下一份还温热的炒饭,用最后一截粉笔,在地上画上了那个熟悉的“吹火灶纹”。

就在他直起身的瞬间,眼角的余光瞥见对面一栋简易楼的屋顶上,闪过一道幽蓝的火光。

他的心脏猛地一缩,下意识地隐入阴影。

屋顶上,一个看起来不过七八岁的瘦小身影,正跪在一个早已废弃的水泥炉灶前。

那孩子手里捧着半块干硬冰冷的馍,嘴里轻轻地、不成调地哼着那首《吃饭歌》。

他似乎并不知道歌词,只是在重复着那段悠扬而古老的旋律。

林小树没有靠近,也没有出声。

他只是在黑暗中,默默地掏出手机,点开那张已经璀璨如星河的“暖灶地图”,在自己所在的位置上,长按,然后选择了一个特殊的标记——一颗跳动的、鲜红色的五角星。

就在他指尖点击确认的瞬间,某种宏伟的共鸣发生了。

以这片棚户区为原点,在全球二十四个国家的地图上,那二十四处见证了历史饥荒的遗址上空,冲天的幽蓝焰柱,如同被一只无形巨手拨动了琴弦,齐齐剧烈地跳动了一下。

那是一次横跨全球的心跳同步。

而屋顶上,那孩子手中的半块冷馍边缘,竟悄无声息地,腾起了一丝若有若无的白色热气。

林小树看着手机屏幕上那颗新生的、格外明亮的红色星标,一股前所未有的满足感与使命感充斥胸膛。

他仿佛看到了一张由无数善意编织而成的天网,正在这片被黑暗笼罩的大地上缓缓张开,庇护着那些不愿沉睡的灵魂。

然而,他并未察觉,就在那颗红色星标稳定下来的下一秒,屏幕上,代表着西北戈壁那道巨大灶纹裂缝的、最亮的那个蓝色光点,毫无征兆地、极其轻微地……闪烁了一下,光芒似乎比刚才暗淡了一丝。

这变化极其细微,快得如同幻觉,瞬间便恢复了正常。

林小树心满意足地收起手机,准备回家。

他不知道,这张由他亲手点亮的星图,其最深沉的黑暗之处,一个看不见的敌人,已经睁开了眼睛。

一场针对所有“火种”的绞杀,即将在黎明前,悄然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