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禁睡区 > 第219章 今儿谁忘了关火

第219章 今儿谁忘了关火(2 / 2)

这张网的存在,反而让陈三皮的“预警”变得多余,甚至无法成型。

它无用武之地了。

在随后召开的核心联络人视频会议上,司空玥首次以官方顾问的身份,郑重其事地提出了一项议案:“我建议,以安宁局为主导,在各大共炊据点推行‘灶安巡查’志愿轮值制度,制定统一标准,明确奖惩……”

她的话还没说完,就被屏幕里一个叼着烟袋的头像打断了。

是西市冻肉库的老吴。

“司空顾问,您这套……官样文章,我们这儿用不上。”老吴磕了磕烟灰,慢悠悠地说,“我们早搞了个‘烟火眼’互助组。七个老家伙,不是耳背就是眼花,反正也睡不踏实。大家分片包干,你瞅我家的灶,我盯你家的门,谁敢忘关火,第二天就没饭吃。比啥制度都管用。”

“对对对!”另一个窗口里,北桥据点的少年探出头来,兴奋地补充道,“我们还编了顺口溜呢!‘饭熟铃铛响,人走火要凉,忘了没关系,隔壁会嚷嚷!’大家都会背!”

司空玥看着屏幕上一张张带着几分自豪、几分狡黠的脸,所有的官方辞令都堵在了喉咙里。

她忽然哑然失笑,缓缓收起了面前那份准备了半宿的、厚厚的提案。

原来,在她看不到的地方,他们早已走得更远。

当晚,月色清冷。

司空玥独自一人登上了那座废弃小学的顶楼天台。

这里是城市的制高点之一,也是陈三皮的衣冠冢所在。

一个简单的石堆,插着一根烧黑的木牌。

她将一碗刚出锅、还冒着滚滚热气的新米粥,轻轻放在石堆前。

“你最怕饭凉了没人吃。”她蹲下身,声音很轻,像在和老朋友聊天,“可现在,他们连忘关火这种事,都自己防住了。”

话音刚落,奇妙的一幕发生了。

碗中升腾的热气,没有像往常一样随风飘散,而是骤然凝成了一道笔直的、若有若无的白线,稳稳地指向正东方——那正是当年陈三皮送外卖最常走的一条路线,贯穿了整个老城区。

司空玥顺着那道白线的方向望去。

极远处,那根作为城市地标的巨大烟囱沉默地矗立着,烟囱顶上那口暮面朝天的巨大铝锅,在清冷的月光下,静静反射着微光。

锅底那些纵横交错的刻痕,仿佛正随着夜风的吹拂,发生着极其轻微的、肉眼难以察觉的轻颤。

她没有再说话,只是静静地看了一会儿,然后将那碗已经微凉的米粥里的粥倒在土里,把空碗倒扣于坟头。

这是葬礼的旧俗,意为“食尽”,再无牵挂。

做完这一切,她起身离去。

刚走出两步,身后忽然传来一声极轻极轻的“叮”。

那声音,就像有人用指甲轻轻弹了一下锅沿,又像锅盖被放回锅上时发出的轻微碰撞。

司空玥脚步一顿,猛地回首。

天台上,只有野稻在晚风中摇曳,月影斑驳,空无一人,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幻听。

她站在原地,良久,嘴角勾起一抹释然的微笑,头也不回地走入了夜色深处。

而在她身后,在这座庞大而又死寂的城市里,无数个角落的灶火仍在燃烧。

有人在低声交谈,有人在默默守夜,也有人刚刚结束了一餐饭,正准备收拾。

“欸,今儿谁忘了关火?”黑暗中,一个懒洋洋的声音响起。

很快,隔壁传来一个带着笑意的回答:“我瞅着呢,放心睡你的。”

日子在这样琐碎而坚韧的日常中流淌。

司空玥的工作重心,也从一线干预,彻底转向了后方的情报分析与资源统筹。

她的办公桌上,不再是紧急的行动简报,取而代之的,是一叠叠从各个据点汇总上来的、厚厚的纸质档案。

封面五花八门,有的是用过的作业本,有的是废弃的包装纸,但标题却惊人地统一——《烟火日志》。

入冬前夜,窗外飘起了本年度的第一场雪。

司空玥泡了一杯热茶,照常翻开了最新一份来自城西老工业区的日志。

日志的记录者字迹潦草,内容也多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张大妈家的煤球又受潮了,李师傅修好了三号灶的风箱,食堂因为咸淡问题吵了一架……

她耐心地一页页翻看着,直到指尖停在其中一页。

那是一段不起眼的记录,夹杂在抱怨食物单调和天气寒冷的话语之间。

“……夜里巡查,南三库的周瘸子又没关紧灶门。奇怪,他家没开火啊。问他,他说睡不着,就喜欢半夜坐灶边烤烤火,说火光里……能看见他死去的老婆孩子在跟他招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