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你个蠢货!(2 / 2)

他想起自己当年处理空印案、郭桓案,一口气杀了数万贪官,就是想让后世官员不敢贪、不能贪。

可现在呢?十万两白银,层层剥削到士兵手里只剩十分之一,这哪里是贪?是在喝大明的血,吃百姓的肉!

“十不存一……十不存一啊!”

朱元璋的声音里带着绝望,“士兵们在前线拼命,这些官老爷在后方吸血,这样的朝廷,怎么不亡?!”

朱标站在一旁,轻轻叹了口气:“爹,您也别太气了。后世的事,非您能预料。或许……是规矩传得久了,人心就散了,监督的法子,也渐渐被钻了空子。”

他知道父亲制定反贪法时的苦心,可再好的规矩,也架不住代代相袭的懈怠与贪婪。

“人心散了?”

朱元璋猛地转头,眼眶通红,“人心散了,就该重打!就该用重典!六十两便该死,他们贪了九万两,该凌迟!该诛九族!”

可他再愤怒,也只能对着光屏嘶吼——那些蛀虫,早已化作黄土,而他亲手建立的大明,也已在腐败中朽烂。

各朝代的帝王们看着这一幕,心情沉重。

李世民摇了摇头:“崇祯错在‘防内甚于防外’,自毁长城;而腐败,则是抽干大明根基的毒瘤。两者叠加,神仙难救。”

他想起贞观年间的吏治,虽不敢说无贪,但至少能做到“贪者必诛”,这才让大唐有了元气。

刘邦咂舌:“这层层扒皮的本事,比咱沛县的泼皮还黑!十万两剩一万两,这哪是当官?是当劫匪啊!朱元璋杀贪官的法子虽狠,看来还得更狠点!”

曹操摸着胡须,眼神锐利:“国之将亡,必出妖孽。这妖孽,不是藩王,不是乱军,是这群吸着国血的贪官,是那猜忌成性、自毁长城的皇帝。”

光屏上,洛阳城破的画面闪过,福王朱常洵被起义军擒获,他望着四散奔逃的士兵,眼神里满是茫然——他明明拿出了钱,为何还是守不住城?

朱元璋看着那画面,慢慢放下了宝剑。剑身在烛火下闪着寒光,映出他苍老而绝望的脸。他突然明白,一个王朝的灭亡,从来不是一两个人的错。

是崇祯的短视,是藩王的怯懦,更是那深入骨髓的腐败,让人心散了,让力气泄了,让再坚固的江山,也成了一碰就碎的豆腐渣。

“标儿,” 朱元璋的声音疲惫而沙哑,“记住,治天下,不光要防外贼,更要防内贼;不光要信亲人,更要信忠良;不光要定规矩,更要守规矩……不然,再大的家业,也会败光。”

朱标重重点头,眼里的泪水忍不住滑落。他仿佛看到了大明灭亡的真正原因——不是敌人太强,是自己先烂了。

那座他用血汗打下的江山,终究还是毁在了子孙的猜忌与官吏的贪婪里,这比任何刀兵相加,都让他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