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远山荷香 > 第161章 府城之行 初露锋芒

第161章 府城之行 初露锋芒(1 / 2)

三天后,知府衙门的马车果然准时来到了桃花村。比起刘师爷那日乘坐的,这辆马车更加宽敞华丽,还跟着两名骑马的护卫,引得全村人几乎都出来围观。

沈远山只带了一个简单的包袱,里面装着几件换洗衣物和他的针囊、以及一些可能用到的急救药材。他神色平静地与林小荷、栓柱、柳根以及抱着他腿不撒手的安生告别。

“爹,早点回来…”安生瘪着小嘴,眼圈红红的。

“嗯,爹很快就回来。”沈远山摸摸儿子的头,又对林小荷和两个徒弟点点头,“家里就交给你们了。”

马车骨碌碌驶离了桃花村,将熟悉的田野和村庄抛在身后。沈远山坐在车内,闭目养神,心中却在细细思量。知府周大人,他略有耳闻,并非科举正途出身,而是以干练之才得到提拔,在青州任上已有数年,官声尚可,但据说为人颇为精明,善于经营。

一路无话。傍晚时分,马车驶入了青州府城。城内街道宽阔,商铺林立,人来人往,远比镇上繁华热闹得多。马车并未在繁华街道停留,而是径直驶入了城西的知府衙门。

知府衙门占地颇广,屋舍俨然,飞檐斗拱,自有一股威严气派。沈远山被引至一处名为“清客居”的厢房安置,环境清幽,陈设雅致,显然是用以招待有一定身份的客人的。

稍事休息,便有仆役前来通传,说周大人已在花厅备下便宴,为沈大夫接风洗尘。

花厅内,灯火通明。主位上坐着一位年约四旬、面容白皙、留着短须的中年官员,身着常服,面带笑容,正是青州知府周文焕。下首还坐着几人,经介绍,分别是府衙的刑名师爷、钱谷师爷,以及本地“济世堂”的坐堂大夫,姓胡,据说也是府城有名的医家。

“沈大夫远道而来,辛苦了!”周知府笑容可掬,抬手示意沈远山入座,“本官早已听闻沈大夫医术高明,仁心济世,尤其前番扑灭小王庄时疫,活人无数,实乃我青州百姓之福啊!”

沈远山拱手谦逊道:“大人过奖。治病救人,乃医者本分,不敢居功。”

宴席颇为丰盛,但沈远山只是略动筷子,应对得体。席间,周知府并未急于提及母亲的病情,而是与几位师爷谈论些风土人情,偶尔也问及沈远山一些民间疾苦和医药之事,显得颇为关心民瘼。

那济世堂的胡大夫,约莫五十岁年纪,面容清瘦,眼神却有些倨傲。他时不时插话,言语间多引经据典,彰显自己医术渊源正统,对沈远山这类乡野郎中,似乎并不十分看在眼里。

“沈大夫在乡间行医,想必多用简便验方吧?”胡大夫捋着胡须,语气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优越感,“却不知对《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等经典,研读如何?”

沈远山神色不变,淡然道:“经典乃医道根基,自当熟读。然医者,需师古而不泥古。乡野之间,病患多为寻常百姓,病症亦多朴实,用药但求简便验廉,能解其苦便是功德。”

胡大夫轻笑一声:“话虽如此,然医道精深,岂是简便验廉四字可概括?譬如府上老夫人之疾,缠绵数载,我等屡易其方,尚难奏效,可见疑难杂症,还需深究医理,用药精当方可。”

这话隐隐将沈远山归为只会治小病的乡医,暗示他难当为老夫人诊治的大任。

周知府呵呵一笑,打圆场道:“胡大夫所言亦有理。不过沈大夫能于乡野之间,解百姓之急,扑灭时疫,必有过人之处。明日为家母诊视,还需二位各展所长,同心协力才是。”

宴席在看似和谐实则暗藏机锋的氛围中结束。沈远山被送回“清客居”,他知道,明日为老夫人诊病,才是此行的真正考验,不仅考验医术,恐怕还要应对这府城医家可能的刁难。

翌日一早,便有丫鬟前来引路,穿过几重庭院,来到一处更为幽静精致的院落,这便是周老夫人所居之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