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最牵挂的就是远在北疆的丈夫和长子,若是女儿真能研制出好的伤药,也算是给他们多添了一层保障。
林书澜看着姜临月坚定的眼神,沉吟片刻,终于点了点头:“好吧,娘答应你。你外祖母的医书和银针,我锁在书房最里面的暗格里,还有她当年用过的药箱,我这就让人给你送到院子里来。不过你得答应娘,不许太累,要是觉得难,咱们就慢慢来,不着急。”
姜临月连忙点头,眼底闪过一丝欣喜:“谢谢娘,我一定会好好学的!”
不到半个时辰,两个小厮便抬着一个樟木药箱,捧着一个紫檀木盒子送到了姜临月的闺房。
樟木药箱带着淡淡的樟香,里面整齐地放着各种药材和工具,连药臼都是黄铜打造的,擦得锃亮;
紫檀木盒子里则是十几本线装医书,书页已经有些泛黄,上面还有于婉清亲笔写下的批注,字迹娟秀却有力,有些地方还画着简单的穴位图。
最底下放着一套银针,针身细长,泛着银白色的光泽,针尾刻着小小的“于”字,针盒里还垫着柔软的绒布,显然是被精心保管着的。
姜临月抚摸着医书和银针,心里涌起一股暖流——这不仅是外祖母的遗物,更是她在这个世界立足的重要依仗。
吃过早饭后,按照姜府的规矩,姜临月得去祖母王氏的院子请安。
她换了一身浅粉色的襦裙,外面套了件月白色比甲,既符合大家闺秀的身份,又不会显得太过张扬。
刚走到王氏院外,便听见里面传来姜雪薇娇俏的笑声,夹杂着王氏淡淡的回应。
走进院厅,只见王氏坐在上首的酸枝木太师椅上,手里拿着一串沉香佛珠,慢悠悠地转动着,眼神冷淡地扫过姜临月;
二房的姜雪薇坐在左侧的椅子上,穿着一身桃红色襦裙,头上戴着一支点翠簪子,看到姜临月进来,嘴角立刻勾起一抹嘲讽的笑容;
三房的姜雪妍则坐在右侧,穿着一身素白色衣裙,手里拿着一把团扇,扇面上画着淡雅的兰花,看起来一副温婉娴静的模样。
姜临月走上前,规规矩矩地屈膝行礼:“祖母,孙女给您请安。”
王氏没有立刻让她起来,而是继续转动着佛珠,过了好一会儿,才淡淡地开口:“起来吧。身子刚好,就别来回跑了,免得又出什么岔子,让我这把老骨头跟着担心。”
这话听着像是关心,实则带着几分责备,暗指她上次昏倒让府里人不得安宁。
姜临月没有在意,平静地站起身,刚想找个空位坐下,便听见姜雪薇阴阳怪气的声音:“大姐姐,你可真是好福气,刚醒过来,就能让大伯娘把外祖母的宝贝医书都给你送来,不像我们,想要本新出的话本,还得自己掏银子去买。”
姜临月没有接话,只是淡淡地看了她一眼。
姜雪薇被她看得有些不自在,却又不甘心,继续说道:“不过话说回来,大姐姐,大伯和大哥常年在北疆打仗,听说今年北疆的战事格外紧张,连书信都少了。你说,要是他们连京城里的宫宴都赶不回来,咱们姜家会不会连宫宴的请柬都收不到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