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如此。”少年眼睛一亮,语气里多了几分欣喜,“我前几日还去看过,你们铺子里的苏绣手帕很是别致,尤其是那几款绣着兰草的,针脚细密,配色也雅致。”他顿了顿,主动开口,“我叫赵珩,姑娘若是日后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
谢研没想到他会主动告知姓名,连忙回道:“公子客气了,小女子谢研。今日多谢公子,改日定当登门道谢。”
“登门道谢就不必了。”赵珩笑着说,“若是谢研姑娘不嫌弃,改日我再去婉清阁看看,看中你家东西,可得给我优惠点。”
“那是自然,”谢研微笑颔首:“莫说优惠,送你一件也是行的。”
两人又说了几句话,赵珩见她抱着账本不便,便让随行的暗卫帮她把账本送到账房,谢研再三道谢后,才与他告别。
本以为这只是一次寻常的偶遇,没想到几天后,赵珩竟真的来了婉清阁。他依旧穿着常服,身边跟着两个身形挺拔的暗卫,却没让他们进店,只让他们在门口等候。
当时婉清阁里正好有几位客人在挑选丝绸,谢研的母亲正忙着招呼,看见赵珩进来,还以为是普通客人,连忙上前招待。赵珩笑着说明来意,说自己是谢研的朋友,来看看铺子的生意。
谢研正在里间整理绣品,听见声音出来,见是赵珩,又惊又喜。赵珩也不客套,跟着她在铺子里转了转,时不时停下脚步,看着货架上的丝绸和绣品,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款苏绣屏风,图案虽好看,但配色稍显暗沉,若是加点浅金色的丝线勾勒边缘,会不会更亮眼些?”“还有这些手帕,若是在角落绣上小小的字,比如‘平安’‘喜乐’,客人或许会更喜欢。”
他的建议都很中肯,谢研和母亲听了,都觉得很有道理。此后,赵珩便常常微服来婉清阁。有时会帮着出主意改良花色,有时还会带些宫中的染料——那些染料颜色鲜亮,不易褪色,是外面买不到的好东西。
有了赵珩的帮忙,婉清阁的绣品渐渐有了特色,不仅保留了江南苏绣的细腻,还多了几分别致的巧思。加上宫中染料的加持,绣品的颜色愈发鲜亮,吸引了不少客人。以前只是附近的百姓来光顾,后来连京城里的贵妇小姐都慕名而来,婉清阁的生意渐渐红火起来,账本上的数字一天比一天好看。
谢研的母亲心里感激,总想好好谢谢赵珩,可每次提起,赵珩都笑着拒绝:“伯母不必客气,我只是喜欢这些绣品,能帮上忙,我也开心。”
这天傍晚,婉清阁打烊后,谢研整理账本,看着上面节节攀升的营业额,心里暖暖的。她想起赵珩每次来铺子时的模样,他总是站在货架前,认真地看着绣品,偶尔和她聊几句,语气温和,眼神清澈。她忽然觉得,这位身份不凡的赵珩公子,一定是他们的贵人,不仅救了她一次,还帮婉清阁更上层楼,扩大了知名度。
窗外的夕阳渐渐落下,给婉清阁的门窗镀上了一层金边。谢研把账本收好,心里想着,下次赵珩再来,一定要亲手绣一块最好的手帕送给她,就当是谢礼,也是她藏在心底的一份小小心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