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国都没了,哪还有家(1 / 2)

一个平日里最爱品评书画的年轻学子,此刻脸色煞白,手里的茶杯“当啷”一声掉在地上摔得粉碎,声音里满是藏不住的惊惧,“这……这不是要我们的命吗?

我……我连杀鸡都没见过……”

“岂有此理!简直岂有此理!”他身旁一个脾气火爆的学子猛地一拍桌子,霍然起身,涨红了脸怒吼道,

“他这是在羞辱!是在拿屠夫的手段来对付我等读书人!圣贤书都读到哪里去了?粗鄙!暴戾!简直就是个彻头彻尾的武夫!”

然而,怒吼过后,是死一般的沉寂。

先前还义愤填膺的众人,此刻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那股子冲天的怨气,在“禁军大营”和“金人的刀子”这几个字眼面前,迅速地萎靡了下去。

谁都清楚,笔杆子再硬,也硬不过刀把子。

他们可以写信骂皇帝是“司马昭之心”,但没人真的想去亲身体验一下“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的滋味。

这股风波还未平息,一道更具威慑力的命令便紧随而至。

次日清晨,几名宫里来的内侍,面无表情地捧着一卷黄绫,径直闯入国子监。

祭酒连滚带爬地迎出来,带着所有在监的学子,跪在庭院里接旨。

尖细的嗓音念出了几个名字,正是那几位上蹿下跳、联名信写得最激烈的带头者。

旨意简单而冷酷:革除学籍,即刻押解,发配边疆充军。

那几个被点到名字的学子,瞬间面如死灰,瘫软在地,其中一个甚至当场哭嚎起来,嘴里语无伦次地喊着“学生知错了”、“陛下饶命”。

可那几个内侍身后的禁军甲士,根本不理会这些,像拖死狗一样将他们拖了出去。

这一下,整个国子监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听不见了。

剩下的学子们跪在冰冷的石板上,只觉得一股寒气从膝盖直冲头顶。

这雷霆手段,哪里是警告,分明就是“杀鸡儆猴”,那几只被宰的“鸡”,血淋淋地摆在了所有“猴”的面前。

国子监祭酒更是吓得浑身哆嗦,汗水浸透了里衣,伏在地上连头都不敢抬。

他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这位从尸山血海里爬出来的太上皇,根本不是个能用圣贤道理去规劝的主儿。

他不是在跟你“讲道理”,他是在“立规矩”。

这位爷,可是“真刀真枪”地干,不跟你玩虚的。

陈东就站在这片死寂的人群中,亲眼目睹了这一切。

他看着那几个平日里眼高于顶的学子被狼狈地拖走,看着同僚们噤若寒蝉的模样,心中最后一点属于文人的天真与犹豫,被这残酷的现实彻底击碎。

他终于深刻地领会到李云龙的狠辣与决绝。

在这位太上皇的棋盘上,任何阻碍他强国之路的棋子,无论是什么身份,都将被毫不留情地碾碎。

这可真是应了那句老话,“顺我者昌,逆我者亡”!

内部的阻力像被一把快刀斩断,宣传部的组建工作终于再无掣肘,得以真正步入正轨。

陈东也不再纠结于“斯文”与否,在李云龙时不时的“提点”下,他开始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效率投入工作。

他亲自带着几个笔杆子硬的下属,将那些枯燥的军国大事,改写成一个个通俗易懂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