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天赐良机(2 / 2)

可一想到金人那铺天盖地、悍不畏死的铁骑,一股深深的疲惫感又不由自主地从心底涌了上来。

“这日子……什么时候才是个头啊……”

人群中,不知是谁发出了一声沙哑的叹息,仿佛被瞬间抽干了所有的精气神。

金人的阴影,就像一把高悬在所有大宋子民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每一次摇晃,都意味着国力耗损,家破人亡。

这把剑,明明才刚刚被逼回剑鞘没多久,此刻,却又一次高高地悬了起来,闪烁着嗜血的寒光。

渐渐地,所有的议论声都平息了下去。

他们不约而同地,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了那张龙椅,投向了那个稳如泰山的男人。

他们的眼神复杂至极,既有孤注一掷的期待,期待着这位力挽狂澜的太上皇能再次创造奇迹,将金人彻底打回老家去;又有着一份深深的忐忑与不安,不知道他这一次,又会使出什么惊世骇俗的法子来应对。

毕竟,这位爷的行事风格,向来是天马行空,从不按常理出牌,常常让人在惊掉下巴的同时,又不得不拍案叫绝。

议论声像是被一只无形的大手掐住了脖子,渐渐消弭于无形,可殿内那股凝重得几乎能拧出水来的气氛,却愈发沉闷,压得人胸口发堵。

就在这片死寂之中,一个老迈的身影动了。

那身影有些伛偻,却在向前迈步的瞬间,像一棵饱经风霜的老松,猛地挺直了腰杆。

是李纲。

他每一步都走得不快,官靴踏地的声音清晰而沉稳,他向前一步,苍老的眸子里,浑浊被一种灼人的光亮驱散,那光芒仿佛让他倒退了三十年,回到了初入仕途、意气风发的岁月。

“陛下!”

李纲抱拳,手背上青筋毕露。

他躬身一揖,声音带着老年人特有的沙哑,但每一个字都咬得极准,吐得极清,带着一股不容置疑的决心,直直地凿进每个人的耳膜,

“金军贼心不死,此番南侵,我等固然要严阵以待。然臣以为,这……亦是我大宋收复燕云十六州之天赐良机!”

最后八个字,他几乎是一字一顿地说出来的。

话音落下的瞬间,大殿里仿佛连空气都凝固了。

那刚刚平息下去的嗡嗡声,此刻连一丝回响都找不到,鸦雀无声。

不少大臣的嘴巴下意识地张开,形成了一个个滑稽的“o”型,眼睛瞪得如同铜铃,所有的目光,无论惊惧、疑惑还是茫然,都像被磁石吸引的铁屑,齐刷刷地聚焦在李纲那并不高大的身躯上。

震惊、不解,甚至有一丝丝因触碰禁忌而生出的恐惧,在他们脸上交替闪现。

收复燕云?

那是刻在骨子里、融入血液中的梦想,却也是一道血淋淋的、不敢轻易揭开的伤疤。

多少代人了,为了这四个字,大宋赔了多少兵马钱粮,最后只落得个“竹篮打水一场空”的惨淡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