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立刻传令,召集几位他近来提拔起来,以务实着称的亲信大臣入宫议事。
很快,宰相李纲,以及几位负责枢密院和吏部的中坚力量齐聚御书房。
这些人都是经过李云龙数次清洗和提拔后,留下的实干派,他们对李云龙的雷厉风行早已习以为常。
“陛下,不知急召臣等前来,所为何事?”
李纲率先问道,他的神情略带忧色,以为是北方的战事又有了新的变化。
李云龙没有拐弯抹角,直截了当地将他的忧虑和计划说了出来。
“今日朕考校皇子,结果让朕大失所望。”
“他们空有皇室名号,却无治国之能,更无保家卫国之志。”
“若未来由他们继位,大宋危矣!”
几位大臣面面相觑,心中虽有所预料,但听到皇帝如此直白地批评皇子们,仍感到震撼。
“陛下所言极是。”
枢密院的官员低声附和,“如今朝局虽稳,但外患日盛,继承人若无远见卓识,后果不堪设想。”
“所以,朕需要新的继承人。”
李云龙目光锐利,扫过众人。
“朕深知,要将现有的皇子们彻底掰正,需要漫长的时间和巨大的精力。”
“但国事如棋局,容不得半点拖延。”
“朕决定,要从头开始,培养下一代的储君。”
大臣们听闻皇帝要重新生育皇子,心头一松。
这本是理所当然的事情,皇帝正值壮年,广纳后宫,开枝散叶,是皇室的责任。
然而,李云龙接下来的话,却让在场所有人都如遭雷击。
“朕召尔等来,并非只是为了告诉你们朕要增添子嗣。”
“朕要告诉你们的,是朕对这位未来储君之母的要求。”
李云龙身体前倾,语气异常严肃。
“朕要的,不是一个传统的妃子。”
“朕要选的女人,必须符合朕对大宋未来君主培养的需要。”
“她不能是娇弱的闺秀,不能是只会吟诗作画的文弱女子。”
“她必须是性格直率,目光长远,甚至要具备敢打敢杀的胆魄和胸襟!”
李纲愣住了,他跟随陛下多年,深知陛下行事风格异于常人,但如此直白地要求未来的妃子具备“敢打敢杀”的特质,简直闻所未闻。
“陛下,敢问您……是想为储君寻一位,具备武将之风的生母?”
李纲小心翼翼地问道。
“武将之风?”
“不完全是。”
李云龙摇了摇头。
“朕要的,是那种骨子里带着血性和韧劲的女人。”
“她们不必出身高贵,但必须经历过磨砺,懂得民生疾苦,懂得国家大义。”
“她们的眼界,不能局限于后宫的方寸之地,而要能看到山河万里!”
他停顿了一下,语气中带着一丝不容置疑的决绝。
“朕要打破传统,打破那些只知以美貌和才艺取悦帝王的旧习。”
“朕要为大宋选一位‘国之母仪’,而这个‘母仪’,不是指端庄贤淑,而是指能与朕共同承担江山社稷的‘巾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