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朕要为大宋选一位‘国之母仪’,而这个‘母仪’,不是指端庄贤淑,而是指能与朕共同承担江山社稷的‘巾帼’!”
李云龙明白,他的要求在宋朝这个重文轻武、对女性要求极度柔顺的时代,无异于异端邪说。
“陛下,这……恐怕与我大宋选妃之制,大相径庭。”
吏部官员低声提醒道。
“朕知道大相径庭!”
李云龙冷哼一声。
“正是因为大相径庭,才需要改变!”
“以往的选妃制度,为大宋选来了多少只知享乐、不问世事的皇后和妃嫔?”
“她们除了增加宫廷开支,对国家有何益处?”
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指着北方:“金人就在眼前!
我们需要的,是能生出‘战狼’的女人,不是生出‘绵羊’的女人!
这事,朕意已决,不必再劝。”
“但陛下,若要寻觅如此特性的女子,恐怕难以在京中勋贵之家找到。
她们自小受的教育,皆是以柔顺、三从四德为本。”李纲担忧道。
“所以,我们要扩大选拔范围。”李云龙眼中闪烁着光芒。
“不拘泥于门第,不拘泥于地域。
甚至,可以从军中将领的家眷中,或者那些在地方上,协助父兄处理实务的女子中去寻找。”
他提出了一个关键点:“而且,朕要明确一点,她入宫后,不会被封为皇后,只是普通的妃子。
朕要的是她的血脉和精神,而不是她的家族势力。
她必须认同朕的理念,认同她的职责是为国生育和教育继承人,而不是争宠夺权。”
李云龙的这一番话,彻底打消了大臣们的顾虑。
既然不是选皇后,不涉及外戚干政的风险,那么选一个性格特殊的妃子,以达到培养未来储君的目的,便是可以接受的。
李纲深吸一口气,他忽然意识到,眼前的陛下,虽然顶着赵佶的名号,但其治国理念和行事风格,已经彻底颠覆了之前的帝王风格。
“陛下深谋远虑,臣等佩服。”李纲拱手道。
“如此,臣等将立刻着手,拟定选妃章程。
只是,这选拔的标准和方法,需要陛下的进一步指示。”
“标准很简单。”李云龙重新坐下,眼神中充满了实用主义的考量。
“首先,身体必须强健,这是基础。
其次,心性必须开阔,能直言不讳,不惧权势。
最后,要有求知欲,对军事、地理、政务有兴趣,而不是只知道脂粉气。”
他补充道:“这次选妃,要以‘选才’为主,‘选貌’为次。
朕要的是能为大宋带来希望的女人,而不是一个花瓶。”
大臣们领命,开始热烈讨论如何将这些前所未有的要求,转化为具体的选拔制度。
他们知道,这次选妃,注定会震动整个大宋朝野,但为了陛下的宏图大业,他们必须执行。
李云龙看着他们,心中略感欣慰。
至少,他身边聚集的,都是一群愿意务实、愿意为国家利益打破常规的人。
这条为大宋续命的道路,才刚刚开始。
御书房内,围绕着李云龙提出的“铁血选妃”标准,大臣们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