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路,还很长,他还要面对更多的挑战,还要做出更多的艰难抉择。
他再次拿起手中的古籍,这一次,他翻开了书页,书上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正符合他此刻的心境,他要自强不息,他要带领大宋自强不息。
让所有敢于侵犯大宋的敌人,都付出惨痛的代价,让大宋的百姓,能够安居乐业,永享太平。
这是他的誓言,也是他的使命,月光下的御书房,显得格外庄严肃穆。
李云龙的身影,在烛火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他是一个孤独的帝王,但他却肩负着整个大宋的希望。
他的反思,让他更加清醒,他的挣扎,让他更加坚定,他明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值得的。
为了大宋的未来,他将义无反顾。
随着大宋朝堂的稳定,军事改革的深入,李云龙的目光开始投向了更长远的未来。
他明白,“江山代有才人出”,皇嗣的教育,关乎着大宋未来的百年大计,尤其是赵构,那个在历史上将成为宋高宗的皇子,他的成长轨迹,更是李云龙关注的重中之重。
他决定亲自介入皇嗣的教育,按照现代军事和政治思想来培养他们,让这些皇子们,不再是那些只会“吟诗作对”,“舞文弄墨”的文弱书生。
让他们成为能够保家卫国,治理天下的真正人主。
清晨,御书房内,气氛异常凝重,李云龙召见了所有的皇子,包括年幼的赵构。
他们身着华服,规规矩矩地站在李云龙面前,显得有些紧张,往日里,他们在太学里学习的,都是诗词歌赋,礼仪教化。
今日,却被召到御书房,面对着这位威严的太上皇,他们的心中,都充满了忐忑不安。
李云龙坐在龙椅上,他的目光扫过每一个皇子,他的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也带着一丝期许。
这些孩子,都是大宋未来的希望,李云龙突然开口,声音洪亮:“你们!”
他的声音,吓得皇子们都颤抖了一下,语气坚决:“作为皇子,将来要保家卫国!”
他的话语,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对皇子们的期望,他强调道:“不能只知道舞文弄墨!”
传统的教育方式,已经不适应大宋未来的发展,他要打破这种陈旧的观念。
皇子们面面相觑,他们的脸上,都露出了不解的神色,他们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如今,陛下却说不能只知道舞文弄墨,这让他们有些无所适从,简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李云龙指了指桌上铺开的巨大军事地图,语气中带着一丝考校:“来,给朕说说,这幅舆图上,哪个地方是兵家必争之地?”
皇子们看着那张密密麻麻的地图,都傻眼了,他们从小只知道“之乎者也”,哪里懂得什么“兵家必争之地”?
赵构,那个略显瘦弱的少年,显得有些不知所措,他悄悄地看了一眼身边的哥哥们,发现他们也同样一脸茫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