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8章 民间舆论(2 / 2)

“那些平日里作威作福的权贵,在陛下手里,简直是‘泥菩萨过江,自身难保’!”听众们听得津津有味,眼神中充满了对李云龙的崇敬。

“陛下他老人家,一声令下,便抄了那蔡京、童贯的家!”说书人眉飞色舞地描述着,引起了一阵阵惊呼,仿佛身临其境。

“金银财宝,堆积如山,简直比国库还富有!”他夸张地说道。

“这些钱啊,都用来扩充军备,训练新军了!”他强调道。

“咱们大宋的军队,如今可是鸟枪换炮,再也不怕金人了!”百姓甲拍案叫绝,大声赞道:“这位太上皇,真是杀伐果断,比以前的皇帝强多了!”

他的脸上,充满了对李云龙的崇拜,简直是“五体投地”。

“以前那些皇帝啊,都是些‘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他抱怨道。

“把咱们大宋的江山,弄得是‘一塌糊涂’,差点就亡国了!”百姓乙却显得有些忧虑,他小声地嘀咕道:“可他手段也太狠了,一下子抄了那么多大官的家。”

他的声音里,带着一丝不安,毕竟“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啊,他显得有些胆怯。

百姓丙则显得有些愤愤不平,他冷哼一声:“哼,抄家算什么本事?”

“陛下还不是大肆‘卖官鬻爵’,搞得朝堂乌烟瘴气!”他显然是清流派思想的拥护者,对这种做法嗤之以鼻。

“这简直是‘饮鸩止渴’,迟早会把大宋给葬送了!”他的话语,引起了一部分人的共鸣,但招来了更多人的反驳。

百姓丁反驳道:“你懂什么?陛下那叫‘以毒攻毒’!”

“若不如此,哪来的银子训练新军,哪来的银子铸造火器?”他反问道。

“我看啊,陛下这是‘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大局为重!”他的话语,充满了对李云龙的理解和支持。

茶楼里的议论声此起彼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看法,有人觉得李云龙是“乱世枭雄”,拨乱反正。

有人觉得他不过是“新瓶装旧酒”,换汤不换药,有人赞他“铁腕治国”,有人骂他“不近人情”。

民间舆论的复杂性,充分反映了李云龙改革的深远影响,他的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大宋每一个百姓的心。

他的争议性,也让他成为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帝王,赵佶的名字,就像是那“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赵佶,这种争议,恰恰说明了他的伟大和不凡。

他不是一个循规蹈矩的皇帝,他是一个敢于打破常规,勇于改革的领导者,他的改革,触动了无数人的利益,也改变了无数人的命运。

因此,褒贬不一,也是情理之中,在京城的一处菜市场里,两个小贩也在讨论着。

小贩甲一边称着菜,一边说道:“你听说没,咱们陛下最近又提拔了一个叫杨再兴的将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