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声音陡然拔高,如同晴天霹雳,再次在午门上空炸响,震得众人心头一颤。
“若再有下一次,纠集同党,妄议国策,扰乱朝纲者,休怪朕刀下无情!”他眼中寒光一闪,
“朕的刀,可不是吃素的!到时候,朕不管他是士子还是白丁,一律按大宋律法处置,绝不姑息!”
这番话,杀气腾腾,警告的意味十足,让刚刚升起一丝喜悦的太学生们,如坠冰窟。
那股凌厉的寒意,让他们彻底明白,陛下允许他们呈上奏疏,绝不代表妥协,更像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施舍。
这不过是恩威并施的手段,一种帝王驾驭臣下的寻常策略。
随即,李云龙又将目光转向李纲,语气带着不容商榷的命令口吻。
“李卿,这奏疏,就由你来负责处理。”
他伸出马鞭,虚虚一点。
“你也好生安抚一下这些未来的国之栋梁,让他们回去多读点有用的书,让他们明白,何为国家大义,何为君臣之道。”
说到这里,他顿了顿,话语里透出一丝将烫手山芋扔出去的意味。
“若有不服者,你可便宜行事,不必事事都来禀报于朕。”
这一下,便等于将整个清流派的抵制情绪,都打包扔给了李纲去处理。
他既巧妙地将一个棘手的难题抛了出去,展现了自己不与学生一般见识的”胸襟“,又给李纲这位主和派的领袖施加了巨大的压力。
李纲心中五味杂陈,却只能躬身领命:“臣,遵旨。”
他知道,这是陛下在考验他,也是在给他机会。
他既要安抚住这群已经被点燃了火气的热血青年,又要不折不扣地维护陛下的权威与新政,这其中的分寸拿捏,不亚于在刀尖上跳舞。
李云龙的霸道与谋略,在这一收一放之间,展现得淋漓尽致。他既用雷霆手段震慑了所有人,又给了老臣足够的面子,更将一场潜在的政治风暴,暂时化解于无形。
蔡京府邸,密室之内,气氛比前几日更加压抑,也更加阴沉。
烛火在密不透风的室内微微摇曳,将墙壁上几个巨硕的人影投射得如同鬼魅,空气里弥漫着名贵香料和陈腐木头混合的味道,沉闷得让人喘不过气。
当午门前的消息,由一个心腹低着头,用最快的语速禀报完毕后,蔡京等人得知李云龙不仅强硬地驳斥了那群太学生,
甚至用”狗屁“二字来形容他们奉为圭臬的”祖宗法度“时,那种积压在心头的愤怒,非但没有因李云龙的强势而有半分收敛,反而像是被狠狠浇了一大勺滚油的烈火,轰然暴涨。
“他这是在告诉天下人,他太上皇赵佶根本不把任何人放在眼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