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信附上本次年度特刊的企划概要及保密协议,供您参考。如您有意向,请于24小时内确认出席。
期待您的回复。
诚挚,
《视觉边界》国际版编辑部
这封邮件来得如此突然,又如此“意外”。
江浸月的心剧烈地跳动起来。《视觉边界》国际版!这是多少艺术家梦寐以求的认可。而且,邮件中明确表示,是她的和美学理念引起了编辑部的注意,这正符合她想要凭借自身才华获得认可的渴望。
她仔细阅读了附件的企划概要,其中对独立艺术精神的强调,对打破文化边界的推崇,每一句都像是在回应她内心深处的呼唤。而保密要求,在媒体行业中也并非不合理——独家报道的价值正在于此。
更重要的是,这个机会来得正是时候。在她最需要证明自己价值的时候,在她最渴望摆脱殷夜沉附属品标签的时候。这仿佛是天意,是命运给她的一次自救的机会。
她快速在网络上核实了邮件来源和《视觉边界》的相关信息,一切看起来都无懈可击。那个媒体俱乐部的地址也是真实存在的知名场所。
所有的疑虑,都在那份强烈的需要被认可的渴望面前,变得微不足道。她太需要这个机会来证明自己了,太需要这个能够让她独立站上国际舞台的跳板。
在经过一番内心挣扎后,江浸月回复了确认邮件。她找了一个合理的借口,避开了周屿的陪同,在约定的时间独自前往那个位于六本木的媒体俱乐部。
俱乐部内部装修典雅而专业,前台在核实她的身份后,礼貌地将她引至一个私密的会客室。一切都显得那么正常,那么合乎逻辑。
然而,当她推开会客室的门,看到的却不是预期中的主编团队,而是两个面色冷峻的男子时,她才猛然意识到——那封看似专业的邀约,那个她以为能够证明自己价值的机会,实际上是一个为她量身定制的、精心伪装的陷阱。
那份对独立价值的渴望,最终成为了捕获她最有效的诱饵。她以为自己在奔向证明自我的道路,实则正主动步入敌人精心布置的囚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