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母欲起身行礼,被老人拦下:“你我年岁相当,不必多礼。此事老夫确实无能为力。不过——”他抬头望向我们这边,朝我招手:“孩子,你过来。”
我恭敬地走上前去。祖母介绍道:“思瑜,这位是你祖父的同门师兄,武当百草堂的孙青山先生,快行礼。”
我连忙跪下叩首。孙先生点头道:“好孩子,你过来,我有话对你说。”
我起身靠近,听他说道:“你们的事我已听说。这孩子的病症非道门所能解,我们不便插手,只能由你们走这一趟。”
我立即回应:“青阳是为我而昏迷,只要能救他,赴汤蹈火在所不辞。”
“好,知恩图报。”孙先生示意随行道童退下,只留下我、二胖、刘飒、阿辉、了尘和尚以及几位叔叔和祖母。
待众人坐定,四周清净,他缓缓开口:“此事关乎隐秘,即便玉虚宫门人,对此也知之甚少。”
三叔掌管事务较多,接话道:“确实,当年六师弟将青阳带回来时,对他的来历提及甚少,只说是在西方所救。”
孙先生又问:“关于这孩子,你们了解多少?”
五叔平日与父亲交好,知道得更多些,答道:“六师弟曾提过,青阳并非汉人,这点从他儿时偶尔说出的方言可以印证,听起来像是藏语。另外,他常做些离奇的梦,自称与佛门有缘。”
了尘和尚插话道:“哟,没想到竟是我佛门中人。你们道家何时也开始收佛家弟子了?”
我轻拍他一下:“别胡说。”
孙先生正色道:“这位小师父说得不错。那孩子确实是佛门中人,而且是藏传佛门的转世灵童。”
“转世灵童?”众人异口同声。
“正是。早年我随先师云游四海,曾在青海与藏医探讨高原病症,听闻过藏传佛教格鲁派寻找转世灵童的轶事。”提及转世灵童,我不禁想起仓央嘉措。
****:
历史上,仓央嘉措因被选为转世灵童而命运多舛。
他因成为藏传佛教的转世灵童,被迫出家修行。然而仓央嘉措凡心未泯,最终被清朝皇帝废去六世尊号,在押解途中圆寂。
传说他有一位心爱的女子,两人却因此终生错过。
一生诵经的仓央嘉措,结局并不圆满。
中学时我很喜欢仓央嘉措的诗,所以对转世灵童的概念略有了解。
简单来说,转世灵童就是被认定为上一世活佛的转世。
这涉及佛教的因果轮回。
通常,一位活佛圆寂后,其僧团会在民间通过各种方法寻找灵童。在过去的封建王朝,这种选拔还需得到中央皇帝的许可。
被选中的孩子,便成为格鲁派的新领袖。
不过这种选拔制度确实有些霸道,从不过问孩子是否愿意。
如今想来,是我见识短浅,未能理解其中深意。
“这么说,青云师弟就是当年被选中的转世灵童?”五叔回忆道,“怪不得当年六师弟从外面回来时风尘仆仆,原来是从藏地带回了一个转世灵童!”
五叔说完,整个屋子都安静下来。
我心里翻江倒海。
我一直觉得父亲行事不靠谱,却没想到他能不靠谱到这个地步——
跟儿子抢零食也就罢了,居然敢从藏传佛教手中抢走转世灵童,还把他养大。
简直是孙猴子大闹天宫,唯恐天下不乱。
孙老先生苦笑道:“张仲德实在胡闹,李明合那老家伙竟也由着他。”
他领我们走进尚青云的房间。床榻上,那个曾在古墓中大展身手的小道士面色苍白,昏迷不醒。
看着他憔悴的模样,我心里一阵酸楚。
阿辉已经在旁边哭了起来:“尚小道长,你怎么变成这样了……”
二胖捶了他一拳:“哭什么哭。”说完扭过头去。
孙老先生带我走到尚青云床前,解开他的衣领。在他左胸靠近心脏的位置,有一块红色印记。
那印记形似一颗小石子,因尚青云肤色极白,显得格外鲜红,如同凝固的血。
“这是上一世活佛留下的印记。他昏迷期间,这印记颜色越来越深。若我没猜错,这恐怕就是传说中的‘血龙眼’。”
“血龙眼?那是什么?”
孙老先生摇头:“我也只是听一位藏医朋友提过,具体并不清楚。若想弄明白,恐怕你们得亲自去一趟藏地。
那里古迹众多,又是藏传佛教的地界,武当不便插手。如今能依靠的,只有你们这些局外人了。”
我看着昏迷的尚青云,心中已无犹豫。
眼下,我们只有一个选择。
就在我准备回答时,手机忽然响起。
一条匿名短信映入眼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