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皇长孙2(1 / 2)

初春的晨光透过薄雾,洒在大阿哥府的朱红大门上,门楣上悬挂的宫灯还带着节日的余韵,今日却因贵妃亲临、皇长孙降生,更添了几分喜庆与庄重。甄嬛的仪仗缓缓停在府前,明黄色的轿辇在晨光中格外醒目,随行的宫人捧着赏赐与诊具,整齐列队,肃穆无声。

大阿哥永璜早已身着常服等候在门前,见轿辇落地,连忙上前躬身行礼,语气恭敬中带着真切的孺慕:“儿臣恭迎额娘,额娘万安。”

甄嬛款步走下轿辇,身着绛紫色绣福寿如意纹的旗装,头戴点翠步摇,眉宇间带着温和的威仪,抬手示意:“永璜免礼,起来吧。额娘奉皇上旨意,前来探望福晋与皇长孙,也瞧瞧你。”她是永璜的养母,多年来的照顾,母子间自有一份深厚的情分。

“谢额娘。”永璜起身,侧身引路,“额娘里面请,福晋与小阿哥都在后宅等候,福晋惦记着额娘,一早便让宫人备好了您爱吃的清茶点心。”

府内景致雅致,穿廊绕院,初春的花木抽芽吐绿,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花香与暖意。甄嬛一路缓步前行,目光扫过府中布置,见处处规整有序,便知永璜治家严谨,心中暗暗点头,面上露出欣慰的笑意:“你如今越发稳重了,治家有道,额娘也放心。”

“全凭额娘教诲。”永璜躬身回话,语气谦逊。

来到后宅正院,福晋董鄂氏的寝殿早已收拾得暖意融融,帐幔低垂,炭火燃得正旺,却无半点呛人的烟气。董鄂氏半靠在床头,面色虽带着产后的苍白,却难掩初为人母的柔和与对贵妃的敬畏,见甄嬛进来,连忙想挣扎着起身行礼:“儿臣恭迎额娘,劳烦额娘亲自前来,儿臣惶恐不安。”

“福晋不必多礼,躺着便是。”甄嬛快步上前,按住她的肩膀,语气温和,“刚生产完,身子虚弱,切不可劳累。你为皇家诞下嫡长孙,是大功一件,额娘来看你是应当的。”

董鄂氏眼中满是感激,轻声道:“谢额娘体恤,儿臣谨记额娘教诲。”

甄嬛落座后,对身后的江与彬吩咐道:“江太医,给福晋诊脉看看,仔细些,她刚生产完,又诞下皇长孙,身子万不能有差池。”

“微臣遵旨。”江与彬上前,董鄂氏伸出手腕,搭在脉枕上。他凝神诊脉,指尖微动,片刻后收回手,躬身回禀:“回娘娘,福晋脉象平稳,气血虽有亏虚,却无大碍,只需好生调养,温补气血,不出月余便能恢复。孕中调养得当,生产也顺遂,可见福晋身子底子是好的。”

甄嬛闻言,松了口气,转头对董鄂氏叮嘱道:“福晋听太医的话,好生坐月子。饮食上多些温补的汤水,像红枣桂圆汤、鸡汤、鱼汤都可多喝些,切忌寒凉辛辣;平日里多歇息,少思虑,孩子自有乳母照料,不必事事亲力亲为。身子是根本,唯有养好身子,才能好好照看皇长孙,也不辜负皇上与额娘的期许。”

“儿臣谨记额娘教诲,定当好生调养。”董鄂氏连连点头,眼中满是信服。

甄嬛又看向一旁的永璜,语气多了几分郑重:“永璜,福晋坐月子期间,府中之事你要多上心。照料的宫人乳母,务必挑选稳妥可靠之人,饮食起居、汤药服用,都要亲自过问,不可有半点疏忽。若是府中有什么短缺,或是需要宫中调派的物件,只管跟额娘说,额娘替你周全。”

永璜躬身应道:“儿臣明白,定当悉心照料福晋与小阿哥,不负额娘与皇阿玛的嘱托,也不负额娘多年的照拂之恩。”

“如此便好。”甄嬛微微一笑,目光转向帐外,“皇长孙呢?额娘想瞧瞧这刚降世的宝贝,这可是皇家的第一位孙辈,定是个康健的好孩子。”

董鄂氏连忙对身旁的乳母吩咐:“快,把小阿哥抱来给额娘看看。”

乳母应声退下,不多时便抱着一个襁褓走了进来。襁褓是明黄色的锦缎所制,绣着精致的龙纹,正是皇上先前赏赐的物件。甄嬛起身,小心翼翼地接过襁褓,将小婴儿抱在怀中。

小家伙闭着眼睛,长长的睫毛像两把小扇子,小嘴巴微微蠕动着,还在吮吸着自己的小拳头,粉雕玉琢,模样格外可爱。甄嬛的动作轻柔至极,生怕惊扰了怀中的小生命,眼底不自觉地流露出几分慈爱的笑意——这是大阿哥的嫡子,是皇家的长孙,血脉延续,确实是天大的喜事。

“江太医,也给小阿哥看看。”甄嬛轻声道。

江与彬上前,仔细查看了小阿哥的面色、囟门与手足,又轻轻搭了搭他的脉搏,随即回禀:“回娘娘,小阿哥脉象有力,面色红润,骨骼强健,哭声虽未闻却气息匀长,可见福晋孕期调养得当,乳母照料周到,是个康健的好孩子,日后定能茁壮成长。”

“那就好,那就好。”甄嬛心中彻底安稳,将小阿哥递还给乳母,叮嘱道,“往后照看小阿哥,要格外细心。衣物要勤换,被褥要常晒,喂养需定时定量,切不可大意。初春时节早晚寒凉,要多留意保暖,若有任何不适,即刻禀报大阿哥,或是进宫请太医,万万不可耽搁。”

“奴婢谨记娘娘教诲,定当悉心照料小阿哥。”乳母躬身应下,小心翼翼地抱着小阿哥退到一旁。

众人正说着话,门外忽然传来太监的高声通报:“圣旨到——”

甄嬛与永璜、董鄂氏闻言,连忙起身整理衣冠,跪地接旨。传旨太监手持明黄圣旨,缓步走进殿内,展开宣读:“奉天承运皇帝,诏曰:大阿哥福晋董鄂氏诞育皇长孙,系朕之嫡长嗣孙,祥瑞之兆。特赐皇长孙名绵恩,寓意绵长恩泽,福泽深厚。大阿哥永璜治家有道,教养有方,为皇家开枝散叶,功不可没,特晋封定郡王,钦此!”

“儿臣(儿臣)接旨,谢皇上隆恩,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三人齐声叩拜,声音中满是激动与感激。永璜的声音带着几分哽咽,他从未想过,自己能凭此晋封郡王,这既是皇上的厚爱,也离不开养母多年来的庇护与教诲。董鄂氏躺在床头,眼眶泛红,产后的疲惫在此刻化为无尽的荣耀与欣慰。

传旨太监退下后,甄嬛起身,扶起永璜,脸上满是欣慰的笑容:“恭喜永璜晋封定郡王,往后更要勤勉谨慎,严于律己,不负皇上的厚爱,也不负额娘对你的期许。”

“多谢额娘吉言,儿臣定当谨记额娘教诲,恪尽职守,孝敬额娘,爱护妻儿。”永璜躬身谢道,眼中满是坚定。

甄嬛又叮嘱了几句,无非是让他再接再厉,好生照料家人,谨慎处理府中事务,不可因晋封而骄纵,方才带着随行宫人起身告辞。永璜一路送至府门,望着甄嬛的仪仗远去,心中感慨万千,转身回府时,脚步都轻快了许多。

甄嬛的仪仗刚返回紫禁城,大阿哥晋封定郡王、皇长孙赐名绵恩的消息便如同长了翅膀一般,迅速传遍了后宫的各个角落,打破了初春的宁静,掀起了层层波澜。

钟粹宫的暖阁里,纯贵妃苏绿筠正对着窗外的柳枝出神,手中的丝帕被攥得皱起。可心快步走进来,神色复杂地回禀:“娘娘,宫里传来消息,皇上给皇长孙赐名绵恩,还晋封大阿哥为定郡王了!”

“定郡王……”纯贵妃低声重复着这三个字,声音带着几分不易察觉的颤抖,眼底的失落与不甘如同潮水般涌来。她原以为永璋借着教导弟弟们骑射,能慢慢在皇上心中占据分量,可如今,大阿哥仅凭一个嫡长孙,便晋封郡王,风光无限,永璋的那点好处,在这泼天的荣耀面前,简直不值一提。

“娘娘,您别太忧心了。”可心小心翼翼地劝道,“三阿哥如今也深得皇上赞赏,往后还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