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欢见是甄嬛,眼泪又忍不住掉了下来,却还是顺从地喝了口参茶,声音哽咽:“娴贵妃姐姐……皇上他是不是不喜欢玥儿?是不是觉得玥儿体弱,丢了他的脸?”
甄嬛将参茶递给叶赫那拉夫人,在榻边的椅子上坐下,目光落在意欢满是泪痕的脸上,语气平静却带着极强的同理心:“我知道你委屈。拼了半条命生下孩子,盼着能得到一丝珍视,可皇上的态度却冷得像冰——这份落差,换做谁都会难受。”
意欢咬着唇,眼泪掉得更凶了:“姐姐,我不是要他的恩宠,我只是想让他看看玥儿,哪怕只是多待一会儿,哪怕只是说一句‘好好养’,可他连这些都不肯……我对玥儿的心思,对他的付出,难道就这么不值一提吗?”
甄嬛轻轻叹了口气,想起自前世的种种,想起那些在深宫里挣扎的日夜,缓缓开口,声音带着几分悠远:“意欢,你可知前朝孝定太后的故事?她当年诞下万历爷时,万历爷也才五斤重,比寻常婴儿轻了许多,先帝起初也不甚看重,觉得这孩子难养。可孝定太后没怨先帝,也没盼着先帝的重视,只自己守在摇篮边,日夜照料,喂奶、换尿布、请太医调理,都是亲力亲为。后来万历爷渐渐康健,亲政后最敬重的就是母亲,孝定太后也成了明朝最受尊崇的太后。”
她顿了顿,见意欢渐渐止住了哭声,眼神也有了几分聚焦,便继续道:“再说本朝的荣妃,她早年诞下的三阿哥,出生时也体弱,皇上起初也忧心,却没多上心。可荣妃没怨,只一心把三阿哥带大,教他读书识字,陪他习武骑射。后来三阿哥长成文武双全的皇子,皇上才慢慢看重,对荣妃也多了几分敬重。你看,帝王的看重或许会迟到,或许永远不会来,但你对玥儿的付出,从来都不是为了皇上的认可——你是为了玥儿能平安长大,为了自己有个牵挂,这份心意,比皇上的一句‘喜欢’更重,也更牢靠。”
叶赫那拉夫人在一旁听着,也点头附和:“娘娘说得对,意欢。皇上的心思咱们左右不了,可玥儿是你的骨肉,是你拼了命换来的,你得为他撑住。你若倒下了,玥儿怎么办?”
意欢静静地听着,眼泪慢慢止住了。她望着甄嬛,声音带着几分沙哑,却比刚才平静了许多:“姐姐,我原本以为,就算皇上不疼我,也该疼他的骨肉……可现在才知道,帝王家的骨肉,也分轻重,也看康健……我之前还盼着,玥儿能让皇上对我多些不一样,现在才明白,那些都是奢望。”
甄嬛轻轻拍了拍她的手,语气带着几分通透:“能想明白,反而是好事。这深宫里,最不牢靠的就是帝王的心意,今日喜欢你,明日或许就忘了;今日看重孩子,明日或许就淡了。可你和玥儿的母子情分不一样,那是刻在骨血里的,谁也夺不走。你不用盼着皇上的重视,不用求他的认可,只要把玥儿好好养大,看着他牙牙学语,看着他蹒跚学步,看着他长成顶天立地的阿哥——这份安稳,比皇上给的任何恩宠都珍贵。”
意欢沉默了片刻,缓缓吸了口气,红肿的眼睛里渐渐没了之前的绝望,多了几分平静。她抬手擦了擦脸上的泪痕,轻声道:“多谢姐姐开导……我明白了。往后我不盼皇上的看重,也不怨他的冷漠,只盼玥儿能好好的,我守着他,把他健健康康地养大,也就够了。”
甄嬛见她想通了,眼中露出几分欣慰:“你能这么想,就再好不过了。玥儿有你这样的额娘,是他的福气。我已经让人从翊坤宫送了些上好的长白山参和血燕过来,你好好补补身子,有什么需要——无论是玥儿的补品,还是照看的人手,随时让人去翊坤宫找我。”
意欢点了点头,心中的郁结渐渐散去,生产后的疲惫也涌了上来,眼神渐渐变得困倦。叶赫那拉夫人见状,便对甄嬛道:“多谢娴贵妃娘娘今日过来开导,意欢这会子累了,该让她好好歇歇了。”
甄嬛起身,又叮嘱了几句“有事儿随时找我”,便带着菱枝离开了储秀宫。走出殿外时,晨光已洒满庭院,储秀宫廊下的海棠树刚抽出新的枝芽,嫩绿色的芽尖顶着露珠,透着几分生机。甄嬛望着远处朱红的宫墙,轻轻叹了口气——这深宫里,多少女子盼着帝王的认可,可到最后才明白,能依靠的只有自己和骨肉。意欢能放下这份执念,守着孩子安稳度日,或许才是这深宫之中,最好的结局。
而殿内,意欢靠在枕头上,闭上眼睛,脑海中浮现出奶嬷嬷描述的玥儿模样——小小的手,大大的眼睛,攥着人手指时的力道。虽然心中仍有失落,却已没了之前的悲伤。她知道,往后的日子,她不再是为了弘历的恩宠而活,而是为了身边这个小小的生命,为了她的玥儿。只要玥儿好好的,一切就都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