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章 养心殿叙话(2 / 2)

养心殿的外间早已收拾妥当。紫檀木桌椅擦得锃亮,桌上摆着一套汝窑白瓷茶具,旁边焚着一炉百合香,香气清雅,驱散了初秋午后的微燥。菱枝先一步上前,给弘历和娴贵妃各斟了一杯雨前龙井,茶汤浅碧,热气袅袅;芸枝则将娴贵妃的披风解下,叠好放在一旁的矮凳上,随后便与菱枝一同退到殿角,垂手侍立,不扰帝妃对话。

李玉在殿外躬身禀报:“皇上,殿内已备好茶,是否要屏退旁人?”

“不必,让他们在外间候着。”弘历端起茶盏,抿了一口,才看向娴贵妃,“朕离宫后,舒嫔的胎相如何?她的预产期该在这几日了吧?”

“舒嫔胎相很稳。”娴贵妃放下茶盏,语气沉稳,“太医每隔三日便去诊脉,说胎儿发育得好,只是舒嫔性子柔,头胎难免紧张,夜里总睡不安稳。臣妾已按规矩,一月前便接了她的母亲叶赫那拉夫人进宫,住在东偏殿,日日去陪她说话解闷。这几日舒嫔的气色好了不少,也敢在庭院里慢走几步了。”

“你安排得妥当。”弘历松了口气,话锋一转,脸色沉了几分,“回銮那日,御道上被人故意放了块半尺长的尖石。令嫔与庆贵人同乘一车,车轮碾过尖石,车身剧烈颠簸,庆贵人当场就动了胎气,腹痛不止;令嫔虽护住了她,自己也受了惊吓;连恭贵人的马车,后来也说受了惊。李玉抓了个挪尖石的小太监,可那小太监嘴硬得很,只说是‘不小心碰倒’,不肯说幕后指使是谁。”

娴贵妃闻言,眉头立刻皱起,指尖攥紧了茶盏的杯耳——杯沿的凉意透过指尖传来,让她更清醒几分:“竟有这样的事?宫里有孕的妃嫔本就金贵,敢在御道上动手脚,这是把龙裔的性命当儿戏!皇上查得没错,定要揪出幕后之人,不然往后各宫人心惶惶,还不知要出什么乱子。”她顿了顿,又道:“令嫔机敏,庆贵人胆小,恭贵人……臣妾瞧着她性子张扬,这次她也‘受了惊’,是真遇险,还是借故博怜,倒要再细查。”

弘历赞许地看了她一眼:“你看得通透。如今宫里有孕的妃嫔多,舒嫔又即将临盆,事事都容不得半分差错。纯妃温婉却心软,愉妃谨慎却少些决断,她们随朕外出,后宫多亏你留守打理,诸事周全。”他放下茶盏,目光恳切地看着娴贵妃,“等舒嫔顺利生产后,后宫的事,便还是交给你打理,朕才能安心。”

娴贵妃闻言,微微一怔,随即起身躬身:“皇上,臣妾虽留守多日,却怕资历尚浅,各宫未必心服……”

“你不必多虑。”弘历抬手让她坐下,语气坚定,“你在宫中日久,处事稳妥,心思缜密,之前朕让你协管六宫琐事,你便打理得井井有条。纯妃、愉妃也常与朕说,后宫诸事,若有你牵头,她们更放心。再说,舒嫔生产前后,琐事繁多,只有你接手,朕才信得过。”

娴贵妃看着弘历真诚的眼神,知道他是真心信任自己,便不再推辞,颔首应道:“既然皇上信任臣妾,臣妾便不再推辞。等舒嫔生产后,臣妾定会尽心打理后宫,护着几位有孕的妃嫔,不让龙裔有半分闪失,也不让各宫生出是非,定不辜负皇上的托付。”

“有你这句话,朕就放心了。”弘历露出笑容,又想起一事,“舒嫔临盆那日,朕已吩咐太医院的院判亲自守着,你再多派几个细心的宫女过去,帮着叶赫那拉夫人照拂——舒嫔是头胎,身边多个人手,也能少些慌乱。等孩子降生,朕还要与你一同商议取名的事。”

“臣妾省得,定会仔细安排。”娴贵妃也笑了,殿内的气氛因这帝妃间的信任,渐渐变得温暖起来。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斜阳的光柔和了许多,菱枝轻声上前,躬身禀报:“皇上,娴贵妃娘娘,晚膳已备好,是否现在传?”

弘历看了看娴贵妃,见她点头,便对菱枝道:“传吧,就在外间用。”

不多时,宫女们端着食盘鱼贯而入,摆上几样精致的菜肴:一道蟹粉豆腐,是娴贵妃素来爱吃的——初秋的蟹肉尚鲜,拌着嫩豆腐,入口即化;一盘清蒸鲈鱼,鱼肉鲜嫩,淋了少许秋酱油,鲜而不咸;还有一碗莲子羹,莲子是刚采的秋莲,炖得软糯,清甜养人——都是弘历特意吩咐御膳房,按娴贵妃的口味准备的。

两人坐在桌前,一边用膳,一边聊着舒嫔生产后的安排:从太医院的值守,到各宫该备的贺礼,再到令嫔、庆贵人回宫后的调养,句句都离不开后宫的安稳。斜阳的最后一缕余晖透过窗棂,落在桌上的白瓷盘上,映得菜肴愈发精致,也映得这养心殿内,满是帝妃间的默契与对后宫安宁的期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