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妾给贵妃娘娘请安。”甄嬛走上前,微微屈膝,行了个标准的宫礼,语气恭敬,却没有丝毫卑微。
金玉妍见甄嬛来了,也连忙上前一步,屈膝行礼:“臣妾见过娴妃娘娘。”说完,便退回到高曦月身后,目光在甄嬛和高曦月之间来回打量。
高曦月抬了抬眼,瞥了甄嬛一眼,却没有叫她起身,反而慢悠悠地说道:“娴妃来得正好。你看看你教出来的好宫女,竟敢在宫道上搬弄是非,冲撞长春宫的人,这要是传出去,别人还以为你延禧宫没人管教呢。本宫身为贵妃,今日就替皇后娘娘好好教导教导你,让你知道什么是后宫的规矩。”
甄嬛闻言,非但没有起身,反而直接双膝跪地,语气依旧平静,却带着几分不容置疑:“贵妃娘娘要教导臣妾,臣妾自然该领受。只是臣妾记得,按宫中规制,贵妃娘娘并无协力六宫之权。今日阿箬犯错,娘娘已经责罚过她了,若是再将事情闹大,传扬到皇上和皇后娘娘耳中,恐怕对娘娘的名声,也多有不便。”
“放肆!”高曦月听到这话,瞬间恼了,声音陡然拔高,“你竟敢用皇上和皇后压本宫!你以为你是谁?不过是个娴妃,也敢跟本宫顶嘴!”
就在这时,远处传来一阵整齐的脚步声,伴随着太监的唱喏:“皇后娘娘驾到——”
众人连忙转身,只见富察琅嬅坐在一顶明黄色的轿辇上,由八个太监抬着,缓缓走了过来。她今日穿了件明黄色绣龙凤呈祥的朝服,头上戴着金凤钿子,钿子上的珍珠和宝石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整个人透着一股威严的气场。轿辇旁,赵一泰和几个宫女紧随其后,脚步整齐,神色肃穆。
轿辇停在众人面前,太监将轿辇落下,富察琅嬅端坐着,目光扫过跪在地上的甄嬛和满脸怒容的高曦月,声音平静地问道:“这是出了什么事?好端端的,怎么都跪在这儿?”
高曦月见皇后来了,连忙上前一步,屈膝行礼,语气带着几分委屈:“皇后娘娘,您可来了。方才娴妃的宫女阿箬搬弄是非,臣妾责罚了她几句,娴妃不仅不认错,反而言语冲撞臣妾,还敢用您和皇上威胁臣妾。求娘娘为臣妾做主!”
富察琅嬅的目光转向甄嬛,语气依旧平静:“娴妃,你怎么说?”
甄嬛依旧跪在地上,态度恭敬,声音清晰:“回皇后娘娘的话,阿箬确实犯了错,贵妃娘娘责罚她,臣妾不敢有半句怨言。只是臣妾以为,贵妃娘娘并无协力六宫之权,后宫的教导之责,素来由皇后娘娘您亲自担当。臣妾方才只是提醒贵妃娘娘,并非有意冲撞,还请娘娘明察。”
富察琅嬅闻言,心里已然有了数。不过是宫女口角引发的小事,高曦月罚了阿箬,已经折了甄嬛的面子,若是再追究下去,传出去只会让皇上觉得后宫不宁。弘历素来不喜后宫争风吃醋,她身为皇后,自然要以平息风波为重。
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带着几分威严:“好了,不过是件小事,也值得你们这样动气。娴妃,本宫罚你回去抄写一篇《心经》,明日送到咸福宫,给贵妃赔个不是。阿箬你就带回延禧宫,好好管教,往后不许再在宫道上搬弄是非。”她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场的众人,语气更显郑重,“后宫和睦,才是皇上最想看到的。你们都是皇上的妃嫔,当以大局为重,不要再为这些小事争执了。”
说完,她吩咐太监:“起轿。”轿辇缓缓抬起,朝着长春宫的方向走去。
高曦月见皇后已经定了调,就算心里再不满,也不敢再多说什么,只能恨恨地瞥了甄嬛一眼,对金玉妍说:“咱们走。”说完,便带着金玉妍,气冲冲地离开了。
甄嬛这才起身,揉了揉有些发麻的膝盖,对菱枝说:“扶着阿箬,咱们回延禧宫。”
菱枝连忙上前,小心翼翼地扶起阿箬,阿箬的脸已经肿得老高,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却不敢哭出声。甄嬛看了她一眼,语气平静:“往后做事,多想想后果,别再给延禧宫惹麻烦了。”
阿箬连忙点头,声音带着几分哽咽:“是,奴婢知道了,多谢娘娘。”
一行人缓缓朝着延禧宫走去,西长街上的宫灯已经点亮,昏黄的光映在青石板路上,将她们的影子拉得很长。后宫的风波,就像这宫灯的光,看似平静,却总在不经意间,燃起新的涟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