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母,”甄嬛的声音平静却带着几分锐利,“您该清醒些了。先帝在时,您因残害皇嗣、谋害嫔妃,早已被他‘不废而废’,虽保有皇后名分,却与冷宫囚徒无异。如今弘历登基,他既不是您的亲生儿子,又怎会愿意放您出去,给您母后皇太后的尊荣?即便真放您出去,您手无兵权、没有朝臣支持,又能如何?皇上是天子,岂会任人摆布?”
“我不管!”宜修猛地站起身,胸口剧烈起伏着,语气里满是不甘,“先帝终究没有下旨废后!我依然是大清的皇后,这一点永远不会变!他弘历凭什么把我困在这里?凭什么让那个钮祜禄氏压在我头上!”
她的声音越来越大,带着几分歇斯底里,殿内的灰尘被她的动作扬起,甄嬛忍不住别过脸,掩了掩口鼻。
“不废又如何?”甄嬛的语气冷了几分,“您走不出这景仁宫的大门,吃的是粗茶淡饭,穿的是旧衣破衫,与待在冷宫里有什么区别?更何况,您从前的党羽要么被先帝处置,要么早已投靠了新帝,如今这宫里,还有谁会支持您?”
她顿了顿,放缓了语气:“姑母,侄女劝您一句,不如安安分分待在这景仁宫里。侄女会求皇上多给您些用度,让您衣食无忧,安安稳稳度过晚年。这总比您整日做着母后皇太后的梦,最后落得个凄惨下场要好。”
“不行!”宜修却猛地摇头,眼神里满是偏执,“我是先帝的皇后!按规矩,我该和他生同衾、死同穴!我要陪葬帝陵,我要永远待在他身边!那个钮祜禄氏,还有那些个卑贱的妃嫔,都不配!”
甄嬛闻言,只觉得一阵无语。这宜修到了如今地步,竟还执着于“皇后”的名分和“陪葬帝陵”的规制,当真是执迷不悟。可她也知道,若是不顺着宜修的话往下说,今日怕是走不出这景仁宫了。
她深吸一口气,语气带着几分安抚:“姑母,您别急。侄女说让您安安分分,不是不让您陪葬帝陵。只要您不再想着‘母后皇太后’的尊荣,不再给皇上添麻烦,侄女保证,定会求皇上恩准,让您百年之后陪葬先帝的景陵。”
宜修的眼睛瞬间亮了起来,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快步走到甄嬛面前,双手紧紧抓住她的手腕,力道之大让甄嬛疼得皱了皱眉。“你……你有办法让我成为母后皇太后?”她的声音带着几分颤抖,眼神里满是期待。
甄嬛在心里暗自翻了个白眼:我什么时候说过这话?这宜修的耳朵怕是不好使了!她强压下心头的无奈,耐心解释道:“姑母,侄女从未说过要让您做母后皇太后。您看,先帝的景陵里,不也葬着敦肃皇贵妃年氏吗?可见并非只有皇后才能陪葬帝陵。只要您安分守己,侄女定会在皇上面前为您求情,让您得以与先帝‘死同穴’——这难道不比那虚有的‘母后皇太后’名分更实在吗?”
宜修的眼神先是迷茫,像是在消化甄嬛的话,片刻后,她浑浊的眼睛突然清明起来,抓着甄嬛手腕的手也松了几分。“真……真的能让我陪葬景陵?”她的声音带着几分不确定,又带着几分急切。
“自然是真的。”甄嬛轻轻挣开她的手,语气诚恳,“侄女是您的亲侄女,怎会骗您?只要您好好待在景仁宫,不再惹是生非,侄女说到做到。”
“好好好!”宜修连说了三声好,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只是那笑容在昏暗的月光下,显得有些诡异,“那姑母就信你一次!你放心,姑母不会再给你添麻烦了!”
她说着,便摆了摆手,语气轻快了许多:“你回去吧,替姑母……替姑母谢谢皇上。”
甄嬛躬身行了一礼,转身提着灯笼快步走出景仁宫。刚踏出宫门,就听到脑海里传来系统的机械音:“叮——修复‘宜修错位认知陪葬帝陵规制’漏洞,积分增加10分。当前总积分为30分。”
甄嬛松了口气,回头望了一眼破败的景仁宫,心里满是复杂。这宜修一生执着于皇后名分,到最后,竟只靠着“陪葬帝陵”的承诺,就轻易平静了下来。她摇了摇头,提着灯笼往长春宫走——这大如世界的荒唐事,怕是还远未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