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太后要改名(1 / 2)

夜露渐重,甄嬛刚踏出景仁宫的破败宫门没几步,宫道旁的阴影里突然转出一道身影——是太后身边的掌事姑姑福珈。她穿着一身深青色宫装,领口绣着暗纹缠枝莲,手里端着一盏描金宫灯,灯光映着她面无表情的脸,倒有几分威慑力。

“青主儿,”福珈上前半步,微微躬身,语气恭敬却带着不容拒绝的意味,“太后娘娘在寿康宫等着您,请您随奴婢走一趟吧。”

甄嬛提着灯笼的手顿了顿,心里瞬间明了——她去景仁宫的事,终究还是没能瞒过太后。那位钮祜禄氏太后,在后宫执掌多年,眼线遍布六宫,莫说她深夜探访景仁宫,便是宫墙根下掉一片瓦,怕是也逃不过她的眼睛。她压下心头的波澜,对阿箬吩咐了句“在宫门外等着”,便跟着福珈往寿康宫走去。

寿康宫的宫灯比别处亮堂许多,朱漆宫门上的铜环擦得锃亮,檐角的鎏金铜铃在夜风中轻轻摇晃,发出清脆的声响,与景仁宫的萧瑟破败判若两人。踏入正殿,暖炉里燃着上好的银丝炭,热气裹着淡淡的檀香扑面而来,驱散了夜中的寒意。

甄嬛刚进门,就见太后斜倚在铺着明黄软垫的宝座上,双眼微闭,手里捻着一串紫檀木佛珠,佛珠转动的“沙沙”声在安静的殿内格外清晰。她不敢耽搁,连忙屈膝跪地,声音恭敬:“妾身青樱,给太后请安,太后圣安。”

殿内静了片刻,太后没有睁眼,也没有叫她起身,只淡淡开口:“见过你姑母了?”

甄嬛心里一紧,面上却依旧平静,她缓缓叩首,语气带着几分感激:“谢太后恩典,允妾身与姑母相见。姑母在景仁宫许久未见外人,今日见到妾身,很是欢喜。”

“你倒是会说话。”太后终于睁开眼,目光锐利如刀,落在甄嬛身上,“只是这宫里,哀家不想有两个乌拉那拉氏太过张扬。”她说着,轻轻抬了抬下巴,目光扫过旁边的矮桌。

甄嬛顺着她的视线望去,只见矮桌上摆着一个小巧的白瓷瓶,瓶身上没有任何花纹,瓶口塞着红色的软木塞——那瓶子的样式,她再熟悉不过,从前在宫里,用来装鹤顶红、牵机药的,便是这般模样。她心里咯噔一下,面上却丝毫不显,反而再次叩首,声音沉稳:“妾身斗胆,以为太后此法,是给自己留了祸端。”

“祸端?”太后的语气里带着几分嘲讽,她停下捻佛珠的手,身体微微前倾,“你倒说说,哀家能有什么祸端?”

甄嬛缓缓直起身子,目光平静地迎上太后的视线:“妾身以为,不论是妾身突然离世,还是姑母在景仁宫出事,皇上都会起疑。毕竟姑母是先帝皇后,妾身是皇上的嫔妃,若是我们二人有任何不测,旁人定会揣测是太后您为了巩固地位所为。”

她顿了顿,语气越发诚恳:“如今皇上刚登基,正是需要树立仁君形象的时候,若是宫里传出‘太后戕害先帝皇后与后宫嫔妃’的流言,不仅会影响皇上的名声,还会伤了您与皇上的母子情分——这才是真正的大事。”

“更何况,”甄嬛的声音放得更柔,“姑母在先帝时就已‘不废而废’,被囚在景仁宫多年,既无党羽支持,也无实权在手,不过是个困在笼中的老人,根本做不了任何危害太后您的事。您如今杀了她,非但不能除祸,反而会落人口实,何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