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抗战:从湘江到上甘岭 > 第405章 延水河畔再相逢

第405章 延水河畔再相逢(1 / 2)

陕北的黄土高坡在冬日的阳光下显得格外苍茫,延水河蜿蜒流淌,水面上结着冰反射着光。

五辆吉普车和卡车组成的车队,沿着颠簸的土路,驶向那片熟悉的革命胜地延安。

张百川坐在第一辆吉普车的副驾驶位上,望着窗外既熟悉又有些陌生的景象,心中感慨万千。

“从当初那个带着队伍在湘江血战中为了活命,带着一帮散兵游勇杀出重围、经过长征,东征山西,一路转战到陕北的年轻指挥员,到今天执掌六十万精锐的华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这其中的艰辛与峥嵘,唯有自知。”

“司令员,前面就到延安城郊了,看来迎接的同志还不少。”开车的警卫营长指着前方说道。

张百川收回思绪,整理了一下身上笔挺的军装,脸上露出笑容。

车队在路口停下,张百川刚推开车门,就听到一阵爽朗的笑声传来:“好你个张百川,当年在山西分开时,你手里才多少人马?这一转眼,都成了拥兵六十万的军区司令了,了不得,了不得啊,”

张百川定睛一看,只见贺老总大步地迎了上来,身后还跟着几位中央的领导和一些熟悉的同志。

“贺老总,您可别拿我开玩笑了,”张百川赶紧上前,立正敬礼,随即被贺老总一把抓住手臂,用力摇晃着。

贺老总上下打量着张百川,眼中满是赞许:“不是开玩笑,我这是实话实说,北上抗日进入晋西北、晋中、河北、山东,这一路打过来,你张百川的名字,可是让鬼子闻风丧胆啊,你现在手下兵强马壮,连坦克、重炮都不缺了。”

“都是党和人民的力量,靠同志们一起奋斗,还有老总您当年打下的基础。”张百川谦逊地回答,但语气中透着自信。

“哈哈哈,还是那么会说话,”贺老总拍着张百川的肩膀:“走,几位老总都在里面等着呢,就盼着你这个‘财神爷’回来,”

旁边一位戴着眼镜的首长也笑着插话:“百川同志,你当年长征路上,又是支援四方面军徐总指挥五万大洋,又是给中央红军十五万大洋,可是解了燃眉之急啊,这份情谊,同志们到现在还念叨呢。”

张百川连忙摆手:“那都是应该做的,都是革命的队伍,不分彼此。那时候再困难,也比不过中央红军爬雪山过草地的艰辛。”

一行人边说边笑,走向山坡下的窑洞。沿途遇到不少干部和战士,都好奇而尊敬地看着这位声名赫赫的华东军区司令员。

走进一间较为宽敞的窑洞,里面已经坐了不少人。炭火盆烧得旺旺的,驱散了窑洞里的寒气。几位中央领导看见张百川进来,都微笑着站起身。

“百川同志,一路辛苦了,”

“欢迎回家,”

张百川立刻挺直腰板,向各位领导敬礼:“报告各位首长,华东军区司令员兼政委张百川,奉命前来报到,”

“好了好了,到了这里就是回家了,快坐下,烤烤火,喝口热水。”一位首长亲切地招呼他坐下。

工作人员端上热腾腾的茶水。张百川接过搪瓷缸,暖着手,感受着窑洞里温暖而熟悉的气氛。

一位领导关切地问道:“百川啊,这次让你回来,主要是想当面听听你们华东军区的情况。电报上看报告是一回事,听你亲口讲讲又是另一回事。现在华东那边,到底是个什么光景?你给我们交个底。”

张百川放下茶缸开始汇报:“感谢首长关心。目前,我们华东军区下辖十个主力纵队,每个纵队满编六万人,加上直属部队总兵力在六十二万以上,地方部队在三十万。”

“目前部队已经完成统一换装,主要装备鲁中兵工厂自产的‘鲁造一式’步枪,轻重机枪、迫击炮、山炮、步兵炮也基本配齐。此外,我们还组建了三个炮兵旅,三个骑兵旅,并有一个小规模的装甲学习班,有二十多辆缴获和修复的日军坦克。”

他看到几位领导眼中露出的惊讶和赞许,继续补充道:“军工方面,鲁中兵工厂现在每月能复装子弹九十万发左右,新造子弹十万发,手榴弹月产接近十万枚。迫击炮弹和步兵炮炮弹也能小批量自产。最近,在一位德国工程师的帮助下,我们还试制成功了新型步兵炮和穿甲弹,效果不错。”

窑洞里响起一阵低低的议论声。

“六十万主力、三十万地方部队、全套自产装备、还有炮兵、骑兵,连坦克都有了……”一位领导喃喃道:“百川同志,你们这在敌后,简直是开创了一个奇迹啊,”

贺老总哈哈大笑:“我就说吧,这小子当年在湘西就能从无到有搞出那么大动静,现在有了基础,更是了不得,老总,您还记得他当年支援的大洋不?那可是雪中送炭,现在他这‘财神爷’的名号,可是实至名归了,”

张百川不好意思地笑了笑:“老总,您再这么说,我下次可不敢来了,那都是过去的事了,当时咱们都困难,互相帮衬是应该的。”

“哎,话不能这么说。”另一位湖南籍首长严肃地摆摆手:“在那么困难的时候,你能有那样的全局观念和无私精神,非常难得。这也说明了,你为什么能在华东打开那么大的局面。不是只盯着自己一亩三分地,而是胸怀大局啊,”

张百川正色道:“首长过奖了,我们华东军区能有今天,离不开中央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兄弟部队的支援配合,更离不开华东千万百姓的支持。我们现在控制了山东地区,以及苏北、皖北部分地区,东临大海,西抵运河,北迫平津,南接陇海。可以说,已经具备了作为战略反攻重要出发地的条件。”

“好,好啊,”几位领导连连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