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次城外的路上,运输队的人流马车将道路塞满,张百川站在城门口,看着一箱箱弹药、一袋袋粮食被装上大车,眉头却越皱越紧。
“不行,太慢了,”张百川转身对跟在身边的萧参谋长说道:“照这个速度,天亮也搬不完,情报消息通报鬼子的飞机已经出来了,等天一亮,这么多人和车,就是活靶子,”
萧参谋长抹了把额头的汗:“司令员,人手就这么多,大车也有限,有些重装备,比如那几门山炮,拆卸装载都费时费力……”
“不能按部就班了,”张百川打断他,目光扫过周围,“得想办法争取时间,鬼子飞机最怕什么?”
一旁正在组织群众转移的关政委闻言抬起头:“飞机怕天气不好,怕看不清目标。”
“对,看不清目标,”张百川眼睛一亮:“咱们给它造点‘天气’,参谋长,立刻传令下去:一、所有搬运队伍,优先抢运武器弹药、药品和轻便贵重物资,粮食之类笨重的,能搬多少算多少,实在来不及,分发给城里城外的老百姓,或者就地隐蔽,绝不能留给鬼子,二、命令所有部队,包括正在构筑阻击阵地的359旅,立刻在榆次城周围,特别是物资堆放点和主要运输路线附近,大量点燃湿柴、稻草、甚至泼上水的野草制造浓烟,范围要大,烟要浓,要把整个榆次城和周边地区给我用烟罩起来,”
萧参谋长先是一愣,随即恍然大悟:“妙啊,用浓烟遮挡视线,鬼子的飞机就成了瞎子,我这就去安排,”
关政委也点头赞同:“这是个办法,既能干扰敌机,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掩护我们的行动,我让政治部的同志立刻动员群众,家家户户都把不要的湿柴烂草拿出来,”
命令迅速传达下去。很快,榆次城四周,一道道浓黑的烟柱冲天而起,战士们和民兵们挖坑的挖坑,堆柴的堆柴,将能找到的所有能产生浓烟的东西点燃,还有人提着水桶往火堆上泼水,顿时浓烟滚滚,刺鼻的气味弥漫开来。无数的烟柱汇聚在一起,如同一个巨大的灰色盖子,缓缓笼罩在榆次上空。
这时,东方天际已经露出了鱼肚白,几架涂着膏药旗的鬼子轰炸机飞临榆次上空,飞行员透过舷窗向下望去,只见下方一片黑色烟海,根本分辨不出哪里是城市,哪里是道路,哪里是人群。
“八嘎,
“看不清目标,无法投弹,”僚机也报告。
鬼子飞机在浓烟上空盘旋了几圈,试图找到缝隙俯冲投弹,但烟雾太厚太广,偶尔扔下的几颗炸弹,大多落在了空旷的野地里,炸起一团团泥土,对下方的运输队伍和物资堆放点构不成实质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