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书记,我刚从市里过来,常鸿市长对我们万盛集团非常关心,亲自向我们介绍了星海市‘大金融、大总部’的宏伟蓝图,真是令人心潮澎湃啊!”
来了。
陆远心中了然。这第一句话,就是试探,也是敲打。他既表明了自己和常鸿的关系匪浅,又点出了市里的“主流”发展方向,言下之意,你陆远要谈的项目,最好别和这个大方向相悖。
陆远端起茶杯,轻轻吹了吹浮沫,不急不缓地开口:“常市长高瞻远瞩,‘大金融’战略确实是星海发展的引擎。不过,一个国际化的都市,光有引擎还不够,还需要有独特的文化标识和灵魂。否则,就只是一座冰冷的钢筋水泥森林,千城一面,毫无魅力可言。”
他没有直接反驳,而是将话题引向了更高的维度。
李建波眼中的笑意深了几分,他知道,眼前这个年轻人,不好对付。
“陆书记说的是。”他顺着话头,“我们万盛也一直认为,文化是最好的护城河。不知道陆书记深夜约见,是有什么能让我们万盛也参与进来的文化盛事?”
陆远笑了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从茶几下拿出那本装帧精美的商业计划书,推到了李建波面前。
“李总,我们今天不谈情怀,我们谈一笔生意。”
《百工坊——一座城市的文艺复兴》。
仅仅是封面上这行烫金的标题,就让李建波的眼神微微一凝。他取下金丝眼镜,仔细擦了擦,然后才郑重地翻开了第一页。
陆远没有急着解说,他给了李建波足够的阅读时间。他深知,对于这种级别的资本猎手,任何华丽的辞藻都不如冰冷的数据和严密的逻辑来得有说服力。
办公室里一时间只剩下纸张翻动的沙沙声。
李建波看得极快,但又极细。他的目光从那些详尽的市场数据、消费者画像上扫过,偶尔会停顿一下,指节无意识地在沙发扶手上轻轻敲击。
当他看到“匠人Ip化”和“体验式消费模型”的章节时,敲击的频率明显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