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好,谢谢秘书长关心。”
“年轻人,有冲劲是好事,但身体是本钱。”周鸿途说着,终于拿起了那份纪要。
苏晨的心,微微提了起来。
周鸿途看得很快,目光从纸面上一扫而过,几乎没有停顿。苏晨不知道他究竟看进去了多少,只觉得那几分钟像一个世纪那么漫长。
终于,周鸿途放下了纪要。他没有评价写得好与不好,而是拿起钢笔,在纪要的末尾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又盖上了“市委办”的印章。
“这份,送档案馆存底。”他将纪要递还给苏晨,然后又从手边的一摞文件中,抽出另一份,“这份,你复印三份。一份给市府办的刘主任,一份给发改委的张主任,还有一份……给建投集团的王总。”
苏晨接过文件,心中却是一动。
刘主任、张主任、王总……这几个人,在昨天的会议上,正是观点交锋最激烈的三方。周鸿途让他亲自去送,这其中的意味,不言而喻。
这既是一种信任,也是一种考验,更是一种让他去“认人”的安排。
“好的秘书长。”苏晨站起身,准备离开。
“等一下。”周鸿途叫住他,从抽屉里拿出一个小小的笔记本和一支笔,递给他,“以后,养成个习惯。多听,多看,少说。但该记的,一个字都不能漏。”
苏晨接过笔记本,入手温润,是很好的皮质。他点了点头:“我记住了。”
走出秘书长办公室,苏晨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知道,自己这第一步,算是走稳了。
他没有耽搁,立刻去了文印室。在等待复印的间隙,他翻开了周鸿途给他的那个笔记本。扉页上,用苍劲的笔迹写着一句话。
“事在人为,亦在天意。”
苏晨看着这八个字,若有所思。
他拿着复印好的文件,开始了今天的“跑腿”工作。
第一站是市府办。刘主任是个看起来很和气的胖子,接到文件后,热情地拉着苏晨的手,问长问短,还非要塞给他两盒茶叶。苏晨的系统视野里,这位刘主任头顶的气运,是一种明亮的、带着扩张性的橙色,与昨天会议上另一位副市长的气运颜色高度重合。
第二站是发改委。张主任则是个不苟言笑的中年人,戴着金丝眼镜,浑身散发着一股学究气。他只是点了点头,接过文件,连一句客套话都没有。而他身上的气运,是一种冷静的、如同金属般质地的蓝色,与市委的另一位副书记遥相呼应。
第三站,建投集团。王总的办公室极尽奢华,苏晨一进去,就闻到一股浓郁的雪茄味。王总本人更是大腹便便,满面红光。他接过文件,看都没看,就扔在桌上,拍着苏晨的肩膀,说晚上一起吃饭。他身上的气运,是驳杂的金色,充满了金钱与欲望的气息,但在这金色之中,又缠绕着一丝与市府办刘主任同源的橙色。
一个上午,三个人,三种截然不同的气运色彩。
橙色、蓝色、金色……
苏晨的脑海里,一张无形的派系图谱,正在缓缓展开。父亲信中提到的那个“局”,那些“棋手”与“棋子”,第一次以如此清晰的方式,展现在他的眼前。
他忽然明白,周鸿途让他送文件的真正目的。这不仅仅是认人,更是在逼他“看清”这盘棋的棋盘。
回到综合二科,已经是中午。办公室里的人都去食堂了,只有李月还在座位上,似乎在等他。
看到苏晨回来,李月站起身,脸上带着一种刻意营造的亲切笑容。
“苏科长,辛苦了。秘书长很看重你啊。”她说着,递过来一瓶冰镇的矿泉水。
“李科长客气了,都是为领导服务。”苏晨接过水,礼貌地道谢。
“大家都是同事,以后要互相帮助嘛。”李月笑着,话锋一转,“对了,刚才市委组织部的陈副部长打电话过来,说想看看你的档案。我跟他说你出去了,让他下午再打来。”
苏晨心中一凛。
组织部?看他的档案?
一个新来的副科长,档案有什么好看的?
他看着李月那张带笑的脸,系统界面上,一行红色的提示,骤然跳了出来。
“叮!检测到高级言灵:示好陷阱!”
“效果:目标正在通过传递一个看似友善的信息,试图将你拉入“蓝色”气运派系阵营。组织部的陈副部长,正是该派系的核心成员之一。”
“警告:你的回应,将被视为第一次“站队”的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