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必须确保它能下得去,也能上得来!还要能扛得住那些鬼东西的死光!”总工程师的声音带着破釜沉舟的意味,“把所有非必要的舱室全部取消,空间留给动力和防御!我们要造的是一柄能刺入地狱的匕首,不是观光的潜艇!”
压力,转化为了近乎疯狂的效率。
原本需要数年甚至十数年研发周期的技术,在极限压力下被压缩到了数月甚至数周。失败不再是挫折,而是必须立刻消化、立刻迭代的养料。每一个微小的突破,都会在第一时间被应用到所有相关领域,如同涟漪般扩散,催生出新的可能性。
“谐波钢”的成功,不仅带来了更强的装甲,其优异的能量导流特性,也让新型能量武器的研发看到了曙光。
“天梯”项目的新思路,虽然尚未完全成功,但其衍生出的局部空间稳定技术,已经初步应用于“南天门”平台,以抵御可能的空间武器攻击。
对“深渊”守卫能量攻击模式的持续分析,使得联邦的护盾技术开始从“硬抗”向“偏转”和“分散”转变。
一种在绝望中迸发的、野蛮而高效的科技生态,正在联邦内部形成。规则被打破,流程被简化,唯一的准则就是——更快!更强!为了在倒计时归零前,拥有能够站在“审判”面前的资格!
然而,在这片热火朝天的景象之下,暗流依旧汹涌。
“先知”组织的沉寂,如同暴风雨前的宁静,让人不安。
马里亚纳海沟下的“深渊”遗迹,其信号同步率依旧在不紧不慢地攀升,仿佛丝毫不在意蝼蚁的挣扎。
而那遍布联邦疆域的“惰性基因网络”,其背景活性,似乎也随着联邦整体的能量层级提升和技术爆炸,而呈现出更加清晰的、脉动般的韵律。
压力带来了动力,催生了奇迹。
但这奇迹的尽头,等待着的,是新生,还是更快到来的毁灭?
没有人知道答案。
他们能做的,只有在这最后的时光里,将每一分力量,每一分智慧,都燃烧到极致。
向着那猩红的终点,冲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