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盖世悍卒 > 第487章 安全部门渗透:无声的猎杀与罗网

第487章 安全部门渗透:无声的猎杀与罗网(1 / 2)

帝国天启五十五年的初春,冰雪消融,万物躁动。表面上,帝国依旧沿着钢铁与铁路的轨迹轰鸣向前,但深植于帝国肌体之内的“夜不收”系统,却如同最敏锐的神经网络,已经捕捉到了那些在暗处滋生、试图挑战帝国根基的“异动”。针对初露苗头的各类秘密结社,一场无声无息、却精准致命的渗透与监控行动,如同暗夜中张开的蛛网,悄然覆盖下去。

一、 “明理学会”的“新成员”

翰林院藏书阁的朔望之会依旧在进行。这一夜,讨论的话题围绕着一本偷偷传入的、关于英国《大宪章》的译注本展开。顾允升、陈望道等人激辩正酣,并未过多留意到一位新近通过同年关系加入他们圈子的年轻翰林——谭汝霖。

谭汝霖表现得与其他成员并无二致:家世清白,学问扎实,对西学充满好奇,言谈间对朝廷某些弊政也流露出恰到好处的不满。他倾听时专注,发言时谨慎,提出的观点往往能切中要害,却又不会过于激进,很快赢得了顾允升等人的信任。

然而,无人知晓,这位谭编修的另一重身份,是“夜不收”下属“内保司”最出色的暗桩之一。他加入“明理学会”,是经过精心策划的。他的任务并非立即抓捕,而是深度潜伏,摸清该团体的核心成员、思想倾向、活动规律以及可能的扩散网络。

谭汝霖的汇报,通过密写药水和绝密渠道,定期送往内保司衙门。报告中详细记录了每次聚会的参与者、讨论内容、甚至每个人的神态语气:

“……顾允升为主脑,思想最为系统,倾向君主立宪,尚无明显叛逆之举,然其对‘虚君’之推崇,已触底线。陈望道较为犹豫,可视为争取对象。其余几人,多为跟风……目前该会仍停留在清谈阶段,无具体行动计划。建议继续观察,放长线……”

内保司的负责人,看着这些报告,嘴角泛起一丝冷笑。这些书生,自以为隐秘,却不知他们的一言一行,早已在帝国的掌控之中。一张无形的网,已经将“明理学会”牢牢罩住,收网与否,只在朝廷一念之间。

二、 沪上“尚智群”的“红颜知己”

上海租界,“尚智群”的沙龙依旧每周在《沪上新闻报》的楼上举行。主笔冯敬尧最近心情颇佳,因为他结识了一位极具魅力的“知音”——一位名叫苏菲亚的混血女作家,据说父亲是西洋商人,母亲是江南才女。她不仅容貌秀丽,而且思想开明,对西方政治哲学颇有见解,言谈举止极具感染力。

苏菲亚的出现,立刻成为了沙龙焦点。她与冯敬尧相谈甚欢,常常就民主、自由等话题深入交流,甚至能提供一些冯敬尧都未曾听闻的西方最新政治理论。冯敬尧将她引为红颜知己,许多不便与旁人言说的激进想法,也渐渐对她不再设防。

他并不知道,这位“苏菲亚”,真实身份是“夜不收”麾下“外情司”精心培养的王牌间谍,代号“画眉”。她精通多国语言,熟稔西方文化,最擅长的就是利用自身魅力接近目标,套取情报。“画眉”的任务,是摸清“尚智群”与海外势力(特别是那些对帝国心怀不满的流亡组织或西方情报机构)是否存在联系,并评估其颠覆潜力。

通过“画眉”的汇报,外情司掌握了“尚智群”核心成员的详细背景、资金来源、以及他们试图通过舆论影响公共政策的具体策略。更重要的是,确认了目前该团体与海外暂无实质性勾连,其主要活动仍局限于思想传播和有限度的舆论施压。

“冯敬尧,理想主义者,可利用其影响力,但需严密监控其言行,防止过激。”“画眉”在密报中冷静地评估。冯敬尧视为灵魂伴侣的“苏菲亚”,每一声温柔的附和,每一次深入的交流,都在为帝国安全部门提供着最致命的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