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盖世悍卒 > 第485章 知识界的思潮裂变

第485章 知识界的思潮裂变(2 / 2)

双方争论不休,台下学生听得如痴如醉。这种公开的思想碰撞,在几年前是不可想象的。

“听了今晚的辩论,我才知道原来国家可以有另一种组织方式。”一名学生会后激动地在日记中写道,“或许有一天,我们也能参与国家大事的决定,而非只是被动服从。”

不仅学生如此,就连一些年轻官员也开始私下讨论政治改革的可能性。一种基于宪政理念的君主立宪设想,在部分开明官员中悄然流传。

他们主张在保持帝制的前提下,设立议会,制定宪法,实行责任内阁制,逐步将中国推向宪政道路。这一思潮的代表人物包括部分出国考察过的官员和受梁启超思想影响的开明士绅。

04 秘密结社,政治觉醒的行动

随着思潮传播的深入,一些激进知识分子不再满足于纸上谈兵,开始尝试组织化行动。

在上海租界一处不起眼的民居里,十余名知识分子秘密成立了“宪政研究会”。他们宣誓“致力于研究各国宪政,推动中国政治革新”,并制定了严格的保密规章。

类似的秘密或半秘密团体在各大城市涌现,如“求是学会”、“新民社”等。它们规模不大,活动隐蔽,但标志着知识分子的政治觉醒已经从思想传播阶段向组织行动阶段过渡。

这些团体的成员背景复杂,包括不满现状的年轻官员、受新思想影响的士绅、报人、教师甚至一些商界人士。他们通过秘密聚会、地下出版物等方式交流思想,串联同道。

一股暗流正在帝国表面平静的知识界下涌动。一位官员在给友人的信中忧心忡忡地写道:“近日士风不正,邪说横行,有非议朝政者,有妄议体制者,种种怪象,令人忧心。”

05 权力警惕,控制与反制的序幕

这股思潮自然引起了统治集团内部保守势力的警觉和反制。

以徐桐为首的守旧派大臣不断上奏,要求“正人心,息邪说”,加强对思想界的控制。在他们的压力下,朝廷颁布了《新报律》,加强对报刊内容的审查。一批言论过于激进的报纸被警告或停刊,几位活跃的知识分子被监视。

“近来言论逾矩者日众,实为取乱之道。”徐桐在给同党的信中指出,“若不断然制止,恐酿成大祸。”

保守派的压制并未能遏制新思想的传播,反而使传播方式更加隐蔽和多样化。一些激进知识分子转向出版地下小册子,或利用租界的特殊地位继续发声。

更为深刻的是,这些思潮开始越过知识界圈子,向更广泛的社会阶层渗透。新兴的商会、教育会等社会组织,也开始讨论“参与政治”的可能性。立宪、议会、民权等概念,逐渐成为一些社会精英关注的议题。

---

就在保守派大臣们忙于扑灭这些“异端邪说”之时,他们不知道的是,皇帝江辰的书案上,已经放着一份关于在帝国部分区域试行“咨议局”的奏折。

这封奏折的作者巧妙地避开了“议会”、“民主”等敏感词,却同样指向了权力分配与政治参与的核心问题。

夜深人静时,江辰独自站在宫殿窗前,目光越过层层宫墙。他深知,这股思潮一旦释放,便再难收回。如何引导这股力量,使其成为推动帝国前进的动力而非破坏力,将是他面临的下一个巨大挑战。

而此刻,在帝国各个角落,那些手握书卷、心怀理想的知识分子们,正在为中国的未来描绘着各种可能的蓝图。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可能未曾想到,他们的思想火花,最终将引燃怎样的一场变革之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