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女生言情 > 盖世悍卒 > 第482章 金融奇谋与帝国的信用豪赌

第482章 金融奇谋与帝国的信用豪赌(1 / 2)

税制改革的阵痛尚未完全平息,帝国财政依然在深渊边缘艰难喘息。然而,皇帝江辰的棋局,早已落子下一着。仅仅依靠增税,如同不断勒紧的绳索,虽能续命,却会扼杀活力。他需要一种更能激发潜力、面向未来的金融工具,将帝国庞大的民间财富,尤其是那些在改革中暂时蛰伏的资本,引导至国家发展的轨道上。一场更为精妙、也更为冒险的金融战役——首次发行国家债券,被提上了日程。这不仅是募集资金,更是一场关于国家信用的豪赌,一次对民间信心的终极考验。

一、 惊世骇俗的构想:“向百姓借钱”的朝堂风暴

当江辰在御前会议上,明确提出仿效西方,发行名为“帝国建设金元券”的长期债券,向官民商贾借贷,以募集巨资用于“龙渊”舰、全国铁路网等超大型项目时,引起的震动甚至超过了税制改革。

“陛下!万万不可!”一位白发苍苍的老翰林几乎要晕厥过去,捶胸顿足,“天子富有四海,岂有向子民借贷之理?此乃示弱于天下,威严扫地啊!史书工笔,将如何记载?”

户部内部也分歧严重。保守派官员面色惨白:“朝廷缺钱,加税已是不得已,如今竟要‘借钱’,还是付利息的借!这……这成何体统?利息支出将是新的无底洞!若到期无法偿还,帝国信用崩塌,后果不堪设想!”

就连一些支持改革的务实派,也疑虑重重:“民间是否愿意购买?若发售冷清,无人问津,岂不是更损朝廷颜面?再者,如何定价?利息几何?期限多长?如何保证兑付?无一不是前所未有之难题,稍有不慎,满盘皆输!”

朝堂之上,反对声浪如山呼海啸。“借贷度日”这个概念,严重冲击了传统“量入为出”的财政观念和“天朝上国”的脸面。江辰仿佛成了一个要将祖宗家业典当出去的败家子。

面对汹涌的质疑,江辰的目光却异常冷静锐利。他深知,这一步必须迈出。他力排众议,声音斩钉截铁:“颜面?若帝国因财力不济而停滞不前,甚至分崩离析,那才是最大的颜面扫地!借贷非乞讨,是信用!是承诺!是将民间散钱汇聚成国家动力的桥梁!此事关乎国运,朕意已决!着户部、新设之帝国银号,即刻拟定详细章程,半月之内,朕要看到‘金元券’发售天下!”

二、 精心的策划与暗中的角力:构建信用基石

皇帝的意志成为最高指令。一场紧锣密鼓的筹备在绝密中进行。以帝国银号(中央银行)为核心,抽调精干力量,日夜不休地设计债券细则。

面额、期限、利息、付息方式、兑付保障……每一个细节都经过反复推敲。为了吸引购买,江辰亲自拍板,给出了一个高于民间借贷平均水平的年息,并规定利息收入免税。最关键的是,他明确宣布,将以帝国海关关税、盐铁专卖收入作为“金元券”兑付的专项担保基金,并由帝国银号负责承兑,皇帝信用做最终背书!

与此同时,一场舆论攻势悄然展开。朝廷控制的《帝国日报》等媒体,开始连篇累牍地宣传“龙渊”舰建成后将对海贸带来的巨大保护作用,全国铁路网对商业流通的革命性提升,将这些宏大项目与普通商民的利益紧密挂钩。文章强调,购买“金元券”,不仅是爱国之举,更是一笔“支持国家建设、共享发展红利”的稳健投资。

然而,暗流依旧汹涌。那些在税改中利益受损的豪商巨贾,以及不看好朝廷前景的保守势力,开始在私下串联,散布消极言论:“朝廷这是空手套白狼!”“到时候拿什么还?废纸一张!”“谁买谁傻!”他们试图在发售前就摧毁市场信心。

三、 发售日的狂潮:信心与怀疑的激烈碰撞

帝国天启五十三年秋,一个注定载入史册的日子。帝国首次“建设金元券”在帝都北京以及各大行省首府的帝国银号网点同步公开发售。

发售前夜,无人能眠。户部尚书钱文清在银号总部门口来回踱步,手心全是冷汗。皇帝江辰虽未亲临,却也在宫中密切关注。

清晨,银号大门尚未开启,门外已聚集了黑压压的人群。有好奇观望的平民,有神色谨慎的小商人,也有各大商号派来探风的伙计,更有不少心怀叵测、等着看笑话的人。空气中弥漫着紧张、怀疑和一丝若有若无的狂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