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近乎绝望的压抑感,笼罩了整个朝堂。帝国的巨轮,似乎驶入了一片看不见出口的财政迷雾之中。
三、 民间的涟漪:繁荣下的隐隐不安
朝堂上的危机,如同投入水面的石子,涟漪很快扩散到民间。虽然朝廷极力掩饰,但一些敏锐的商人还是察觉到了异样。
最大的感受是,来自官府的订单付款,开始出现延迟。以往结算爽快的军械采购、基建工程款,如今需要反复催讨,衙门里的主事官员也变得支支吾吾,面露难色。
“王掌柜,不是不给,是国库……唉,再宽限些时日吧。”工部的一位郎中私下对相熟的钢铁商人叹气道。
消息不胫而走。商人们开始收紧银根,对新投资变得谨慎。与之相关的作坊、工人,也感受到了这股寒流。虽然大规模的失业还未出现,但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性,开始在城市中弥漫。
同时,市面上的银根似乎也悄然收紧。帝国银号(中央银行)虽然未公开宣布,但确实在暗中回笼货币,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支付危机。这使得民间借贷利率有所上升,进一步抑制了经济活力。
盛世的光环依然耀眼,但一些有识之士已经感到,支撑这盛世的黄金支柱,已经出现了细微而致命的裂痕。
四、 御书房的孤灯:绝境中的破局之思
夜深人静,御书房内灯火通明。江辰独自站在那幅巨大的帝国地图前,眉头紧锁。户部详细的账册就摊在旁边的案上,每一个数字都像针一样扎在他的心头。
他来自现代,比这个时代的任何人都更清楚财政崩溃的可怕后果。通货膨胀、信用破产、社会动荡、乃至政权更迭……这一切,都可能因眼前的危机而引发。
“难道,真的要停下无畏舰?放缓科技研发?压缩民生投入?”他喃喃自语。每一条路,都意味着自断臂膀,将帝国的未来置于巨大的风险之下。
他的目光在地图上逡巡,从帝国的疆域,到海外新辟的殖民地,再到广阔的海洋……突然,他的目光定格在了代表金融和贸易的符号上。
一个大胆的、超越时代的念头,如同闪电般划过他的脑海。
“既然常规的岁入无法满足支出……为何不创造一种新的‘血液’?一种基于国家信用和未来收益的‘预支’?”
他想起了现代社会的国债,尤其是长期国债。将国家的未来收益打包成金融产品,向民间乃至海外发售,募集巨额资金,以解燃眉之急。这无疑是一场豪赌,赌的是帝国未来的国运和信用。但眼下,这似乎是唯一能避免硬着陆的破局之道。
风险极大。如果失败,帝国信用将彻底破产。但如果成功,不仅能渡过眼前危机,更能建立起一套现代化的金融体系,为未来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资金活水。
江辰的眼中,重新燃起了锐利的光芒。他走到书案前,铺开宣纸,提笔蘸墨。他要在下一次朝会上,抛出这个石破天惊的计划。这将是比任何军事冒险都更加惊心动魄的一场战役,对手是无形的市场,是人心,是时间。
帝国的财政命悬一线,但绝境之中,也往往蕴藏着再造乾坤的机遇。一场关乎帝国金融命运的变革,即将在这沉重的压力下,被迫催生。而它的成败,将直接决定那艘名为“帝国”的巨轮,能否驶出这片危险的浅滩,继续冲向深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