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十七年盛夏,一场突如其来的霍乱席卷江南。扬州城内,家家闭户,路有倒毙,连知府大人都未能幸免。便在这生死存亡之际,一队特殊的人马冲破封锁线,带来了截然不同的救治方法——他们便是帝国第一支中西医结合的医疗队。
一、 太医院之争
养心殿内,争论已持续三日。面对江南急报,太医院院使周道安须发皆张:\"陛下!《伤寒论》有云:'霍乱者,湿热相搏'。当以藿香正气散主治,佐以针灸。何须用那些西洋蛮夷之术!\"
格物院医学科掌事徐宏祖立即反驳:\"周院使有所不知,西洋医学已证实此病为'霍乱弧菌'所致。当以隔离、消毒为本,补液为要。\"
\"荒谬!什么弧菌不弧菌,老臣行医五十年,从未见过!\"
就在双方僵持时,江辰做出了一个震惊朝野的决定:派中西医联合医疗队共赴疫区。\"孰是孰非,实践检验。朕要的是救人,不是争辩。\"
临行前夜,张崮秘密召见徐宏祖:\"此去江南,不仅要治疫,更要治心。若新医法有效,便是推广良机。\"
二、 扬州抗疫
医疗队抵达扬州时,疫情已失控。传统医馆人满为患,却收效甚微。更棘手的是,当地郎中联合抵制\"洋医术\",煽动民众抗拒救治。
\"他们用针扎人放血,是要取魂炼妖!\"谣言四起,医疗队驻地屡遭冲击。
转机出现在一个雨夜。知府幼子病危,所有郎中都束手无策。绝望之际,知府夫人偷偷请来医疗队。徐宏祖采用静脉补液结合中药方剂,竟将孩子从鬼门关拉回。
\"神医!真是神医!\"知府的赞誉不胫而走。
但真正的考验还在后面。在救治过程中,医疗队发现疫情蔓延与水源污染有关。当他们要求封井消毒时,遇到了更大阻力——这些水井多是当地豪强产业。
\"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地头蛇赵阎王放出狠话,\"让他们有来无回!\"
三、 生死实验
便在这时,一个大胆的方案被提出:在城南城北各设一救治点,分别采用纯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之法,以十日为限,比较疗效。
消息传出,全城哗然。这无异于一场公开的医术对决。
周道安亲赴城南坐镇,沿用传统方剂;徐宏祖则在城北推行新法:隔离病区、煮沸饮水、服用改良药方。更令人侧目的是,他还引入了一种透明\"琉璃管\"进行补液。
前五日,城南略占上风。但到第七日,情况逆转:采用新法的病区死亡率大幅下降,且医护人员感染率极低。
最关键的证据出现在第八日:格物院最新送达的\"显微镜\"下,民众亲眼看到了水中的\"弧菌\"。视觉冲击胜过千言万语。
\"原来...真有病邪。\"一位老郎中在镜前长叹,\"老夫错矣!\"
四、 体系初创
抗疫胜利成为医疗改革的最佳契机。根据张崮建议,朝廷颁布《医政新策》:
一、各州府设官立医院,分中医、西医、中西医三科;
二、建立郎中考核制度,合格者授\"医官\"衔;
三、设立医学院,系统培养医疗人才;
四、对贫困百姓实行医药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