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危机的惊涛骇浪被江辰以铁腕手段暂时强行压下,但市场表面的平静之下,是依旧暗流涌动的民心浮动和潜在怨气。冰冷的宏观调控可以稳定物价,却无法温暖人心;严刑峻法可以震慑宵小,却难以换来发自肺腑的拥戴。江辰深知,在高压的思想控制和雷霆的肃清之后,必须辅以怀柔之术,给予实实在在的利益和希望,才能真正收拢人心,巩固统治根基。尤其是在军队——这支他权力最核心的支柱之中。
于是,一项旨在“固本”的社会保障尝试,紧随经济管制之后,被提上了日程。其核心,便指向了军队及其背后千万个家庭的切身利益——抚恤与优待。
一、《阵亡伤残抚恤令》:铁血后的温情
以往,黑水军沿袭旧制,对阵亡或伤残将士虽有抚恤,但标准模糊,发放迟缓,且常被层层克扣,到手寥寥无几,难以维持遗属生计。无数士卒浴血沙场,心中最放不下的便是身后家小。
江辰亲自拟定并颁布了《黑水军阵亡伤残抚恤暂行条例》。条例规定之详尽、标准之优厚,远超这个时代任何一支军队:
阵亡将士,一次性抚恤金高达二百两白银(相当于一名队正数年的饷银),其直系亲属(父母、妻儿)可终身每月领取定额米粮补贴,子女可由官府资助入学直至成年。 因战致残者,根据伤残等级,发放八十至一百五十两不等的抚恤银,并可根据情况转入地方安置担任轻闲职务,或由官府供养。 条例还严格规定了抚恤金发放流程,由军法处和新成立的“将士遗属抚恤司”共同负责,直接发放到遗属手中,杜绝任何中间环节的盘剥。
消息传出,全军震动。以往士卒们打仗,凭的是一腔血勇和严酷的军法,对身后事大多不敢奢望。如今,白纸黑字的优厚条例,仿佛给所有将士吃了一颗定心丸。
“大人…大人英明啊!”一名失去独子的老农捧着第一笔送到家的抚恤银和米票,老泪纵横,对着将军府的方向连连磕头,“娃儿,你死得值了!爹娘以后有活路了!” 一名断臂的老兵领到了足以安度余生的抚恤银和一份看守仓库的差事,激动得浑身颤抖,对前来探望的袍泽嘶声道:“告诉弟兄们!跟着将军,就算死了残了,家里也有人管!值!”
无形的凝聚力,在军营中悄然滋生。赴死之心,因有了托底保障而变得更加义无反顾。
二、《军属优待令》:荣耀与实惠并存
除了对阵亡伤残者的保障,江辰还将优待政策延伸至所有现役军人的家属。
颁布《军属优待令》:所有现役军人的直系亲属,登记在册,颁发“光荣军属”牌匾悬挂门楣。军属家庭可享受赋税减免、优先租种官田、子女优先入学、遇纠纷官府优先审理等特权。各地还需定期组织官吏慰问军属,帮助解决实际困难。
这一政策,将军人的荣耀感延伸到了家庭,极大地提升了军人的社会地位和从军自豪感。“光荣军属”的牌子,成了一种令人羡慕的身份象征。
三、建立“荣军院”与“忠烈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