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令一出,效果显着且带着强制性。大量担心旧钞作废或贬值的民众和商户,纷纷涌向银号,要么存款,要么兑换新钞,要么购买债券。海量的超发货币开始迅速回笼至银号。市场流通的货币量急剧减少。
双斧齐下,效果斐然
宏观调控的组合拳打出,力度之大,速度之快,令人瞠目。
市面上,随着官营平价物资的持续投放和投机风气的被打压,物价如同被戳破的气球,开始迅速回落。虽然仍高于通胀前水平,但已从疯狂回归理性。百姓们看着米缸里有了粮,锅里有了油,恐慌情绪逐渐平息,对官府的信任度和支持率陡然回升。
银号内,回笼的旧版银票堆积如山,市场流通性紧张的局面得到缓解,银票的信誉虽然受损,但并未崩溃。
一场眼看就要爆发的经济和社会危机,在江辰雷厉风行的铁腕干预下,竟然被硬生生地压了下去!黑水县这艘巨轮,在剧烈摇晃之后,似乎又暂时恢复了平稳。
然而,静水流深,暗礁犹存
表面的风暴暂时平息,但深层次的问题远未解决,甚至带来了新的隐患和冲突。
首先,官仓的储备被大量消耗,粮食安全的基础变得更加脆弱。为了抢购物资而付出的真金白银,进一步消耗了本已紧张的白银储备。 其次,银号虽然回笼了货币,但高息揽储和发行债券意味着未来需要支付巨额利息,增加了财政负担。而强制性的兑换和税收政策,虽然有效,却不可避免地损害了部分商户(尤其是中小商户)的利益,埋下了不满的种子。 更重要的是,这种强势的行政干预,严重打击了市场自身的调节功能,使得经济变得更加依赖官府的指挥棒,变得僵化而脆弱。
而这一切,都被那双隐藏在暗处的眼睛看得清清楚楚。
那个与“南方神秘商队”有牵连的宣导处小官员,暗中记录下了官仓物资流出方向和数量、银号资金回笼的力度以及市面上商户的怨言。这些情报,正通过极其隐秘的渠道向外传递。
蛮族的探子也注意到了市面从恐慌到平复的急剧变化,他们虽然不懂经济,却明白一个道理:对方能如此快速地稳定局面,意味着其组织能力和资源动员能力极其可怕。但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军队频繁调动护卫粮仓、银号前人群熙攘的景象——这意味着对方的防御重心,在短时间内被吸引到了内部!
更大的危机,在于江辰自身。他依靠超前的知识和绝对的权力强行扭转了经济规律,但这无疑是一次透支信用和储备的冒险。下一次危机如果再爆发,他还能拿出多少储备来平抑?还能用什么手段来收回货币?
经济的巨兽只是被暂时麻醉,并未被驯服。它随时可能因为任何一个意外(一场天灾、一次外敌入侵、甚至又一轮的军工扩张)而再次苏醒,并且变得更加狂暴。
宏观调控的手刚刚按下汹涌的波涛,但海底的暗流却因为这次强力的干预而变得更加混乱和危险。江辰以为自己是稳坐钓鱼台的舵手,却不知自己正站在一个不断积累压力的火山口上。那些被他政策伤害到的人、那些被他窥破弱点的敌人,正在黑暗中磨利爪牙,等待着下一个,或许也是最好的一个,爆发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