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烈的腐蚀性!
“就是它!”江辰眼中爆发出狂喜的光芒!虽然浓度可能还不高,但这确确实实是酸性!是硫酸的雏形!
“记录!就是这个配比和火候!”他激动地下令。
成功的曙光虽然微弱,却极大地鼓舞了士气。他们开始系统地优化流程,提高浓度。通过反复蒸馏、浓缩(小心翼翼地加热蒸发水分),他们最终得到了一小坛色泽微黄、油状、散发着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虽然纯度远不及现代工业硫酸,但在这个时代,已是足以令人颤栗的“魔液”!
江辰将其命名为“绿矾油”(借用了古代对硫酸的称呼)。
接下来,目标——硝酸。
制备硝酸,需要硫酸和硝石。他们拥有了初步的硫酸,就有了钥匙。
将干燥的硝石(硝酸钾)与浓硫酸(他们自产的“绿矾油”)在陶制曲颈甑中混合,缓缓加热。曲颈甑的出口导入另一个浸在冷水中的玻璃瓶(好不容易从西洋商人那里换来的少数几只之一)。
加热开始,曲颈甑内发生剧烈反应,产生大量的红棕色烟雾(二氧化氮),沿着曲颈甑导入冷水瓶,溶解生成硝酸。
这个过程比制硫酸更危险,红棕色烟雾毒性极大,且装置需要更高的密封性和耐热性。几次试验都因为陶器破裂或密封不严而失败,毒烟泄露,险些造成人员中毒。
但他们没有退缩。改进装置,加强防护(用湿布捂住口鼻),最终,他们成功收集到了第一瓶无色、但同样散发着刺鼻气味、能强烈腐蚀金属的液体——硝酸!
“成功了!又一种!”王老匠头看着那瓶危险的液体,声音颤抖,不知是激动还是恐惧。
最后是纯碱(碳酸钠)。相比危险的强酸,纯碱的制备相对“温和”一些。江辰采用了路布兰法的简易原理:将食盐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再与石灰石、煤炭混合高温煅烧,最后用水浸取、结晶。
虽然过程繁琐,且得到的纯碱纯度不高,但至少解决了有无的问题。这些纯碱被立刻送往高炉区,用于炼铁过程中的脱硫试验,效果立竿见影,生铁质量再次提升!
秘化学坊内,几个特制的、标注着骷髅头危险标记的陶瓷罐,静静地放置在阴凉处。里面分别盛放着危险的“绿矾油”、“硝镪水”和白色的“碱面”。
它们量虽少,却如同被释放出的瓶中之魔,蕴含着足以改变世界格局的恐怖力量。
江辰站在这些罐子前,目光深邃而复杂。他知道,自己再一次推开了一扇禁忌的大门。这些基础化工原料的出现,将为黑水县带来什么?是更强大的火药(硝化棉、苦味酸…)、更鲜艳的染料、更高效的冶金?还是无法控制的毁灭与污染?
科技的攀升,带来的不仅是力量,还有与之同行的责任与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