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幕上的数据流如同冰冷的瀑布,无声地冲刷着林劫的视网膜。王浩的个人档案、工作记录、财务情况、社交网络图谱……所有能被公开索引或通过浅层渗透获取的信息,都已尽数呈现在他眼前。
然而,这些信息拼凑出的图像,却让林劫的眉头锁得更紧。
与张澈那种凭借小聪明和漏洞牟利、本质上仍存在大量安全短板的内部人员不同,王浩展现出的,是一种近乎偏执的、系统性的谨慎。他的数字形象干净得令人不适,就像用消毒水反复擦拭过的无菌操作台,找不到一丝显眼的污渍。
工作层面,王浩的权限更高,是数据管理部的一个实权小组长,能够接触到的数据敏感度和范围远非张澈可比。但相应的,他的办公环境防护等级也呈几何级数提升。龙穹科技为中层以上技术管理人员配备的终端,采用了硬加密芯片和生物特征双重认证。每一次登录、每一次访问核心数据库,都需要王浩本人的指纹或虹膜扫描确认。办公网络与互联网物理隔离,数据传输需要通过专门的安全网关,所有操作都会被实时监控和记录。想要像对付张澈那样,直接远程控制他的工作终端,无异于痴人说说梦。
家庭网络方面,王浩也毫不含糊。他使用的家庭防火墙是市面上的企业级产品,规则设置极其严格,几乎屏蔽了所有非必要的入站连接请求。智能家居设备虽然齐全,但都部署在独立的物联网虚拟局域网内,与存放个人电脑和移动设备的主网络隔离。林劫尝试了几个已知的物联网设备漏洞,发现要么已被修补,要么就被防火墙规则有效阻挡。这家伙就像一只警觉的寄居蟹,将自己藏在厚实而坚固的数字甲壳之内。
更让林劫感到棘手的是王浩的行为模式。他的生活轨迹极其规律,家与公司两点一线,很少参加不必要的社交应酬。消费记录显示他生活节俭,没有不良嗜好,最大的开销似乎都用于购买书籍和在线课程,俨然一副努力上进的技术精英模样。在社交媒体上,他几乎不发言,只是偶尔点赞一些行业新闻和技术文章,内容中性而安全,看不出任何个人情绪的明显波动。
“一个模范员工,一个谨慎的数字公民……”林劫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地在桌面上敲击着,发出单调的嗒嗒声。这种毫无破绽的表象,本身就像是一种无声的挑衅。
他尝试回溯王浩与张澈之间可能存在的、更隐蔽的联系。但所有明面上的通信记录——公司内部邮件、即时通讯工具——都显示两人仅有正常的工作往来,内容枯燥乏味,完全符合流程规范。那笔来自海外空壳公司的款项,路径也被处理得异常干净,在王浩这边没有留下任何直接的接收痕迹,仿佛张澈是独立完成了那次交易。
但林劫不信。张澈临死前的呓语,指向的是更高层的指令。王浩作为张澈的上级,在那个时候恰好拥有调度权限,这绝不可能只是巧合。唯一的解释是,王浩使用了某种更隐蔽的、难以追踪的通信渠道,并且在事后进行了彻底的清理。
“清理得真干净啊……”林劫靠在椅背上,闭上眼睛,揉了揉发胀的太阳穴。面对张澈时,他像是一个经验丰富的猎人,轻易找到了猎物巢穴的裂缝。而面对王浩,他感觉自己像是在审视一块光滑坚硬的合金,找不到下手的缝隙。
强攻的念头在他脑中一闪而过,随即被否决。且不说成功几率渺茫,一旦触发警报,打草惊蛇,不仅会失去王浩这条线索,更会让自己暴露在“獬豸”日益收紧的搜捕网中。对付王浩,必须换一种策略。
他重新睁开眼,目光落在屏幕上王浩的社会关系网络上。家人、朋友、同事……一个个节点代表着不同的连接和可能性。坚固的堡垒往往是从内部被攻破的,再谨慎的人,也有其在意的、脆弱的部分。
他的视线缓缓扫过那些名字和关联信息。最终,停留在一个名字上——王浩的儿子,王哲。一个正在上初中、就读于一家学费不菲的私立学校少年。
根据零碎的信息拼凑,王浩对这个儿子似乎寄予厚望,在其教育上投入了大量资源和精力。这是一种普遍的人之常情,但也可能成为一个潜在的关注点和压力源。
紧接着,林劫注意到王浩近期的信用卡记录中,有几笔相对大额的支出,用于购买专业的在线投资分析课程和订阅金融资讯服务。这与他一贯的节俭作风略有出入。联想到当前并不景气的经济环境,以及王浩这个年龄段可能面临的房贷、子女教育等经济压力,一个猜测在林劫脑中形成。
或许,王浩并不像他表现出来的那样无懈可击。他对事业的追求、对家庭的责任感,尤其是对儿子未来的期望,这些看似正面的因素,在特定情况下,是否可能转化为一种焦虑,一种对“更多资源”的渴望,从而成为可以被利用的弱点?
林劫的目光重新变得锐利起来。他不再试图直接撞击那面“更高的围墙”,而是开始沿着墙根细细摸索,寻找那些可能被忽视的、通往内部的细微缝隙。
他需要更深入地了解王浩的生活,了解他的压力、他的恐惧、他真正在意的东西。技术层面的强攻难以奏效,那就试试心理层面的渗透。猎人需要更有耐心,需要从猎物的生活习惯和情感弱点中寻找机会。
林劫切换了屏幕上的工具,开始更细致地梳理王浩的家庭成员信息、消费习惯模式、甚至是他订阅的读物和经常浏览的网站类型,试图从中构建一个更立体的、有血有肉的目标画像,而不仅仅是一堆冰冷的数据。
他知道,面对王浩这样的对手,贸然行动只会导致失败。他必须等待,必须观察,必须找到那个最适合的、或许微不足道的切入点。这场数字猎杀,已经悄然从技术层面,延伸到了心理博弈的更深层次。而围墙之后的目标,似乎也察觉到了风中带来的危险气息,将自己隐藏得更深了。
窗外的瀛海市依旧霓虹闪烁,数据洪流奔涌不息。在这片由光和代码构成的森林里,猎手与猎物之间的暗战,再次升级。林劫深吸一口气,将注意力完全沉浸到对王浩数字生活的抽丝剥茧之中,仿佛一个耐心的考古学家,在岁月的尘埃中,寻找着通往真相的、唯一的那条密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