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起身笑道:老太太不如挪进暖阁里地炕上,倒也罢了。这二位亲戚也不是外人,我们陪着就是了。
贾母闻言,脸上的皱纹都舒展开来:既这样说,不如大家都挪进去,岂不暖和。
恐里间坐不下。王夫人略显为难。
我有道理。贾母笑道,如今也不用这些桌子,只用两三张并起来,大家坐在一处,挤着,又亲香,又暖和。
众人连声称赞,都说这个主意妙极。
我忙指挥小丫头们撤去残席,又命婆子们将三张紫檀大桌并在一处。鸳鸯带着几个大丫鬟重新布置果馔,不过片刻工夫,暖阁里已是焕然一新。
这都不要拘礼,贾母由我扶着在主位坐下,只听我分派,你们就坐才好。
她先让薛姨妈和李婶在正面上坐,自己却执意坐在西首。我心中暗忖,老太太这是要在晚辈面前示谦呢。
宝琴、黛玉、湘云,你们三个挨着我坐。贾母招手唤道,又对宝玉说,你挨着你太太。
我瞧见王夫人闻言,眼角眉梢都带了笑意,忙将宝玉引到她与邢夫人中间坐下。这安排着实巧妙,既全了宝玉的体面,又让两位夫人都沾了光。
宝钗等人依次在西边坐下,娄氏带着贾菌,尤氏李纨夹着贾兰。最后剩下贾蓉之妻,贾母特意吩咐:蓉儿媳妇就坐在这儿吧。
这时贾珍等人进来告辞。贾母摆手道:快去吧,不用进来。才坐好了,又都要起来。
贾珍笑道:留下蓉儿斟酒才是。
正是忘了他。贾母颔首,蓉儿就和你媳妇坐在一处,倒也团圆了。
我见贾蓉夫妇对视一眼,脸上都泛起红晕,心下不禁莞尔。老太太最是体贴,连这般细节都顾及到了。
正要开戏,贾母却道:我们娘儿们正说的兴头,又要吵起来。况且那孩子们熬夜怪冷的。她转头吩咐我,叫他们且歇歇,把咱们的女孩子们叫了来,就在这台上唱两出。
我忙命小厮们往大观园传人,一面暗自赞叹老太太想得周到。这般安排,既不让戏班子劳累,又让家里的女孩子们有机会展才,真是一举两得。
暖阁里炭火烧得正旺,果馔的香气与女儿家的脂粉香交织在一起。我站在贾母身后,看着她满足的笑容,忽然觉得这深夜里的一方暖阁,竟比那灯火辉煌的正厅还要温馨几分。只是不知这般团圆景象,又能持续到几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