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2章 一个大胆的设想(1 / 2)

招待所的窗户被陈默重新关上,将呜咽的风沙与尘世的嘈杂一并隔绝在外。

房间里光线昏暗,只有一盏白炽灯散发着苍白的光。陈默盘腿坐在那片由泛黄卷宗铺就的“地毯”上,整个人如同一尊入定的雕像。

他的意识,早已沉入那片宏大的社稷沙盘之中。

G省的版图上,西口市戈壁区那片沉睡的银白色光点,像黑夜里的钻石,散发着致命的诱惑。

陈默心念一动,开始了一场全新的推演。

他将一个大胆的变量注入沙盘:“重启军工基地,就地转化,发展民用工业。”

沙盘之上,代表他自身的那一小股金色气运,小心翼翼地探出一缕,触碰向那片银白色的光点。

瞬间,沉寂的光点群仿佛被注入了电流,光芒大盛!无数条代表着“工业产值”和“就业岗位”的金色丝线,从那些废弃的厂区中迸发出来,试图向四周的城市蔓延。

然而,这些金线却显得杂乱无章,甚至互相纠缠。有的刚刚延伸出几寸,便后继无力,黯淡下去;有的则像没头苍蝇一样乱撞,最终耗尽能量,归于虚无。

更致命的是,在那片银白色光芒的核心区域,那个代表着“灵魂缺失”的黑暗空洞,如同一颗贪婪的黑洞,疯狂地吞噬着迸发出的金色气运。

不过几分钟的推演,整片区域的光芒便以肉眼可见的速度衰退,最终,那些刚刚亮起的银白色光点,重新变回了沉睡状态,仿佛刚才的一切都只是幻觉。

沙盘冰冷地给出了结论:方案失败。根源:技术断代,体系崩溃,群龙无首。

陈默缓缓睁开眼,长长地吐出一口气。

果然,和他预想的一样。

这就像守着一座金山,却没有开采的图纸和工程师。强行爆破,只会导致矿脉坍塌,将所有财富永远埋葬。

用造坦克炮管的膛线机床,去生产农用拖拉机的柴油机喷油嘴,理论上可行,但其中的工艺转换、精度匹配、成本控制,是一门比造炮管本身更复杂的学问。

将航空陀螺仪的技术,应用到民用无人机上,也不是简单地把零件拆下来装上去。它需要一个顶级的团队,去解决小型化、量产化、市场化这三个核心难题。

他需要一个能看懂金山藏宝图,并且懂得如何打造现代采矿设备的人。

一个“军工之魂”。

陈默的目光,再次落到社常委会的会议记录上。马国梁那振振有词的“三无”困境,此刻在他看来,不再是无法逾越的高山,反而像是一道完美的障眼法。

没钱?只要能让这条沉睡的工业巨龙苏醒哪怕一根小指头,他就能从市场上撬来数倍于G省全年财政收入的资金。中东的土豪们,对这种硬核的工业资产,可比对房地产有兴趣得多。

没人?西口市那几万名下岗的军工子弟,就是最宝贵的财富。他们或许不懂市场,但他们骨子里流淌着对机械的虔诚和对精度的敬畏。只要有人能带领他们,他们就是一支战无不胜的产业大军。

担不起责任?当一个全新的、千亿级的工业增长极在G省的戈壁滩上拔地而起时,任何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都将成为功劳簿上不值一提的注脚。

所有的关键,都回到了原点——找到那个能点燃引线的人。

陈默站起身,在狭小的房间里踱步。

如何找?

通过组织渠道去查阅档案?不可能。那都是几十年前的旧事,真正的大牛,档案要么高度保密,要么早已被岁月尘封。就算能找到,也只会惊动马国梁那些地头蛇。他们现在或许看不懂这片废墟的价值,可一旦陈默开始公开调查,再蠢的人也会意识到不对劲。

求助夜莺?她的情报网擅长挖掘阴私、追踪资金,在黑白两道之间游刃有余。但让她去找一个可能隐姓埋名、心如死灰几十年的老科学家,无异于让她用狙击枪去蚊子,专业不对口,动静还太大。

这条路,只能自己走。

一个大胆的设想,在他的脑海中逐渐清晰、成型。

他要做的,不是“复兴”军工,而是“嫁接”军工。

将G省这片贫瘠的民用工业土壤,直接嫁接到三线建设留下的那截粗壮的军工科技主干上,让G省的工业体系,跳过漫长的原始积累,直接开出高科技的花,结出高附加值的果!

这个设想,已经超越了“放风筝”的级别。

魏建民希望他借风势,放一个漂亮的政绩风筝出来。

而陈默,想借着这股东风,在G省这片不毛之地,直接发射一枚火箭!

这个想法让他血液里的温度都升高了几分。

他走到墙边,看着那幅简陋的G省地图,目光死死地钉在西北角的“西口市”三个字上。

他必须亲自去一趟。

不惊动任何人,像一个真正的独行客,深入那片被遗忘的戈壁,去寻找那缕可能还未彻底熄灭的“龙魂”。

他需要一个完美的借口。

一个让所有人都无法怀疑,甚至会为他“务实”态度点赞的借口。

陈默的嘴角,勾起一抹微不可察的弧度。

借口,在上次的常委会上,他不是已经亲手为自己打造好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