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0章 抉择的前夜(2 / 2)

压力,如同实质般落在袁凡年轻的肩膀上。他微微吸了一口气,目光扫过屏幕上三位至亲的脸庞,最后落在爷爷袁泽那沉静如海的眼眸上。

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站起身,走到书桌前,将一份他事先准备好的、手写的简要分析提纲,通过扫描设备传给了四方。

提纲上,清晰地罗列了他对三条路径的利弊分析,其深度和全面性,让屏幕那头的袁天和王小莎眼中都闪过一丝惊讶。

这绝不是一个十三岁少年能轻易做出的分析,里面涉及了对自身能力的客观评估、对不同学术环境的认知、甚至包含了对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和国内外政治经济环境的初步判断。

“爷爷,爸,妈,奶奶,”袁凡的声音清晰而稳定,带着一种与他年龄不符的沉稳和决断力,“谢谢你们的关心和建议。这段时间,我仔细考虑过了。”

他停顿了一下,似乎在组织语言,也似乎在最后确认自己的内心。

“出国深造,确实能开阔视野,但我觉得,现阶段,我的‘根’在这里。”他指了指脚下,“我们国家正在经历深刻的变革,尤其是在科技和教育领域。爷爷推动的高教改革,爸爸实践的‘数字汉东’,还有我亲身经历的这些资源争夺、学术不公……这些问题很复杂,也很棘手。

但正因为如此,我觉得这里更需要年轻的力量,更需要有人去参与,去改变。

远离这片正在发生巨变的土地,我觉得是一种逃避。”

他排除了出国选项。

“至于按部就班读本科,”他继续道,“确实更稳妥,也能打下更宽广的基础。

但是,我感觉到,在现有的知识体系下,我已经很难获得足够的挑战和满足感。

很多课程内容,我可以通过自学快速掌握。

我更渴望的是在未知领域进行探索,解决那些真正困难的前沿问题。常规的本科教育节奏,可能会让我感到……停滞。”

他又排除了常规路径。

屏幕那端,姜如烟的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说什么,但看到儿子眼中那坚定而清澈的光芒,最终还是化作了一声轻轻的叹息,将担忧埋回了心底。

“所以,”袁凡的目光变得无比坚定,他看向屏幕中的陈泽,也看向袁天和王小莎,“我的选择是,留在国内,申请进入国家级的交叉学科实验室,同时利用弹性学制,完成必要的本科基础课程学习。”

他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我的理由有三点,”他条理清晰地阐述,“第一,我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不是知识的广度,而是思维的深度和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国家级实验室能提供最好的平台、最前沿的课题和最强的导师指导,这对我能力的提升是最直接的。”

“第二,我希望能更深入地参与到爷爷您推动的这场改革进程中。象牙塔内的斗争,我亲身经历了。

我相信,只有更多有理想、有能力的年轻人进入核心科研地带,才能真正从内部推动风气的改变和体系的优化。我想成为其中的一份子。”

“第三,”他顿了顿,语气带着一种超越年龄的担当,“我的根在这里,我的家人在这里,这片土地上正在发生的变革吸引着我。

我相信,在这里,我能找到属于我的舞台,也能为这片土地的未来,贡献我的一份力量。这里,有我最想破解的难题,也有我最想守护的人和事。”

书房里一片寂静。

屏幕那头的袁天,眼中闪过一丝极其复杂的情绪,有骄傲,有欣慰,也有着一丝不易察觉的心疼。

儿子选择的,无疑是一条充满挑战和压力的路,但也是一条最能锤炼他、最能让他快速成长的路。

王小莎晃动着酒杯,嘴角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容,似是欣赏,又似是预料之中。她这个孙子,果然不是池中之物。

姜如烟别过头,悄悄用手指拭去眼角的湿润。

她知道,儿子长大了,他的翅膀已经硬了,要朝着更广阔也更艰难的天空飞去。

端坐主位的袁泽,久久地凝视着孙子,那深邃的眼眸中,仿佛有波涛涌动,最终,所有的情绪都化为了一声几不可闻的叹息,和一丝难以掩饰的赞赏。

他缓缓开口,声音沉稳而有力,一锤定音:

“既然你思虑已定,目标清晰,那么,家里尊重你的选择。”

“路,你自己选。接下来,就要靠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