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5章 润物细无声!(2 / 2)

“既然领导让我们讲真话,那我就谈谈我观察到的一个现象。”

他目光扫过在场的校领导和设备处负责人,“市委推动改革,目的是打破资源垄断,促进公平共享,激发创新活力。

这个方向我们举双手赞成。但是,好的政策,到了执行层面,会不会被念歪了经?”

他顿了顿,继续道:“比如说,我们学校正在推行大型设备共享平台建设,这是好事。

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可能存在这样一种情况:某些单位或个人,表面上支持共享,暗地里却利用技术手段、利用尚未完善的细则空子,对潜在的竞争对手进行软性的资源限制?

比如,通过修改系统调度参数,让某些团队的任务永远排在后面,或者只能使用性能低下的老旧设备?

这种行为,算不算是另一种形式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算不算是对改革精神的阳奉阴违?”

陈庚院士没有点名道姓,但在场稍微了解校内情况的人,都瞬间明白他指的是什么。设备处几位负责人的脸色顿时变得有些不自然。

那位副秘书长听得非常认真,一边记录一边追问:“陈院士,您提到的这个情况非常具体,也很重要。您认为,应该如何防范和杜绝这类‘软抵抗’行为呢?”

“关键在于透明化和监督机制。”陈庚显然深思熟虑过,“资源分配和调度的规则、算法、参数调整,必须公开透明,接受所有用户的监督。

重要的策略变更,应该经过必要的论证和公示程序,而不能由个别人在后台悄悄完成。

同时,要建立畅通的投诉反馈和快速核查机制,确保一旦发现违规操作,能够及时纠正,并追究相关责任。”

他的发言,如同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激起了涟漪。

随后,宋婉婷老师也结合少年班近期遇到的实际困难,补充说明了资源申请和使用中存在的种种“玻璃门”、“旋转门”现象。

几位年轻教师和学生代表也受到鼓舞,开始大胆反映各自领域遇到的不公和壁垒。

调研组详细记录着每一条意见。那位副秘书长最后总结时,语气严肃地表示:“请大家放心,你们反映的问题和建议,调研组一定会原原本本地带回去,向省委主要领导和改革领导小组汇报。

对于改革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包括这种‘软抵抗’现象,市委有充分的预判,也绝不会姑息迁就!改革的决心,是坚定不移的!”

这场座谈会的内容和基调,很快就通过非正式渠道,在明珠大学内部小范围传播开来。

……

仿佛是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推动,就在座谈会结束后的几个小时内,少年班机房那几台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的运行状态,突然恢复了正常!

限制被悄无声息地解除了。

任务调度流畅,资源配额充足,计算速度瞬间回到了之前的巅峰状态。

“这……这就解决了?”张浩看着屏幕上飞速滚动的数据,有些难以置信。

“看来,是有人坐不住了。”李慕雪冷哼一声,聪慧如她,自然猜到了这突如其来的“正常化”背后,必然承受了巨大的压力。

赵文武咧嘴一笑,用力拍着袁凡的后背:“牛逼啊哥们儿!你这招隔山打牛,太厉害了!肯定是陈院士他们在上面发了话!”

袁凡没有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恢复正常的监控界面。

他心中清楚,这不仅仅是陈院士发声的结果。奶奶那条精准的信息,如同手术刀般剖开了对方精心伪装的技术外衣;而市委调研组的适时介入,则代表了更高层面的关注和威慑。

几股力量,在不同层面,以不同的方式,形成了默契的配合,最终促成了问题的解决。

润物细无声。

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公开的对抗,甚至在很多人尚未察觉之时,一场针对改革试点单位的“软抵抗”,就被化解于无形。

但这无声的较量,其意义却远比一次公开的冲突更为深远。

它传递出一个清晰的信号:市委推动改革的意志不容挑战,任何试图钻空子、搞变通、阳奉阴违的行为,都将暴露在阳光之下,并付出相应的代价。

刘一手教授在“量子信息中心”的办公室里,再次摔碎了一个心爱的茶杯。

他收到了设备处孙科长战战兢兢的汇报,得知限制已被迫解除,也听说了省委调研组座谈会上的风向。

一种前所未有的无力感和寒意,笼罩了他。

他意识到,自己惯用的那些手段,在更高层级的意志和更精准的打击面前,似乎正在失效。

“袁凡……陈庚……还有上面……”他咬牙切齿,却又感到一阵心悸。

他知道,论坛上的学术发难,如今已不仅仅是为了打压一个天才少年,更是成了他挽回颓势、证明自身价值和影响力的背水一战。

风暴并未平息,只是暂时潜入了更深的水下,积蓄着更大的能量,等待着在青年学者论坛那个公开的舞台上,以更猛烈的方式爆发出来。

而袁凡,在解决了资源限制的燃眉之急后,将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论坛报告的最终准备中。

他深知,真正的考验,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