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下文学小说网 > 灵异恐怖 > 开局国安副司,过目不忘惊中央 > 四百七十四章 不是风动,是心动!

四百七十四章 不是风动,是心动!(1 / 2)

高性能计算服务器的顺利到位,如同给濒临停滞的项目注入了强心剂。

少年班那间原本弥漫着焦虑和沮丧的计算机房,重新被键盘敲击声、服务器风扇的低鸣以及偶尔迸发的激烈讨论所充斥。

巨大的屏幕上,复杂的三维模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旋转、演化,数据流如同奔腾的江河,预示着突破在即。

李慕雪几乎住在了机房,马尾辫有些散乱也顾不上整理,眼睛死死盯着屏幕上的模拟结果,时而蹙眉,时而飞快地记录。

张浩则负责数据的后处理和可视化,他心细如发,总能从海量数据中提取出关键特征,黝黑的脸上因为专注而泛着红光。

项目的顺利推进,让这个来自偏远地区的少年,腰杆似乎都挺直了几分。

赵文武也一改往日吊儿郎当的模样,虽然他对核心算法的理解不如李慕雪和袁凡深入,但在协调资源、处理杂务、甚至利用他的人脉打听一些“小道消息”方面,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他此刻正拿着手机,压低声音跟人通话:

“……对,设备是到位了,刘一手那边屁都没放一个……嘿,那是,也不看看谁出手了……什么?京都那边有反应?啧,我就知道那老小子背后有人!行,谢了哥们,回头请你吃饭!”

他挂断电话,凑到正在检查代码的袁凡身边,脸上带着一丝兴奋和邀功的神色:“哥们儿,打听清楚了!刘一手吃了这个闷亏,表面上没动静,但听说他背后那个京都的资本很不满意,觉得丢了面子。估计后面还得有幺蛾子。”

袁凡的目光没有离开屏幕上的代码,只是淡淡地“嗯”了一声,仿佛早有预料。

赵文武见他这副反应,有些无趣,但又忍不住好奇,压低声音问道:“我说……这次的事儿,是不是……你家……”他指了指天花板,意思不言而喻。

袁凡终于转过头,看了赵文武一眼,眼神平静无波:“设备是按照学校规定,通过正常申请流程分配下来的。我们只是做了该做的事。”

赵文武被这官方辞令噎得翻了个白眼,但看着袁凡那副油盐不进的样子,也知道问不出什么,只得悻悻地嘟囔:“装,你就继续装!”

他心里其实已经认定了,这次能如此干净利落地从刘一手虎口夺食,绝对是袁凡背后那深不可测的家庭背景起了决定性作用。

这种认知,非但没有让他疏远袁凡,反而在原本的嫉妒和不服中,掺杂进了一丝敬畏和……紧紧抱住这条“大腿”的强烈意愿。

在他看来,有这种背景和能力,却还能沉下心来搞学术,不张扬,不跋扈,这种人才是真牛逼,真值得跟随。

这种心态的转变,直接体现在了行动上。

赵文武对袁凡的态度,从最初的试探、较劲,变成了如今几乎言听计从的配合。

他甚至开始主动维护袁凡,当有其他“本地派”的同学私下议论袁凡“装腔作势”或者质疑他背景时,赵文武会第一个跳出来反驳:

“你们懂个屁!人家那叫低调!有本事你们也写份报告把刘一手顶回去啊?没那本事就别瞎哔哔!”

这种毫不掩饰的维护,让袁凡在少年班“本地派”圈子里的地位,变得微妙而超然起来。

……

与赵文武这种近乎“投诚”的态度不同,李慕雪对袁凡,则是一种建立在实力认可基础上的、更加纯粹和理性的靠近。

午后的阳光透过机房的窗户,在地板上投下斑驳的光影。

项目遇到了一个瓶颈,关于模型中某个边界条件的设定,李慕雪和负责这部分算法的张浩产生了分歧,争论了几句,谁也说服不了谁。

“这个边界必须采用周期性条件,否则无法模拟长程关联效应!”李慕雪语气坚决,手指在屏幕上快速点着。

“可是慕雪,你看这里,如果采用周期性边界,会引入人为的振荡,跟实验观测的初始数据对不上!”张浩指着自己处理好的数据图,据理力争,虽然声音不大,但态度很坚持。

两人各执一词,僵持不下。

周围几个同学也参与进来讨论,意见不一,机房里的气氛有些紧张。

“袁凡,你怎么看?”李慕雪忽然转过头,看向一直沉默旁观的袁凡。

不知不觉间,他已经成了这个团队遇到技术分歧时,众人默认的仲裁者。

袁凡走到两人中间,先是仔细看了看李慕雪指出的理论依据,又认真核对了张浩提供的数据图表。

他沉思了片刻,没有直接评判谁对谁错,而是提出了第三个方案:

“周期性边界和固定边界,可能都只是近似。这个体系的拓扑性质比较特殊,或许可以尝试构造一个非平庸的边界哈密顿量,引入一个衰减因子来平滑边界效应,同时保留长程关联的核心特征。”

他一边说,一边拿起笔,在旁边的白板上快速写下一组修改后的公式和参数设定。

他的思路跳出了原有的框架,巧妙地将理论和数据的矛盾点融合在一个更普适的模型里。

李慕雪和张浩看着白板上的推导,眼睛渐渐亮了起来。

“这个思路……好像可行!”李慕雪喃喃道,看向袁凡的目光中,欣赏之色更浓。

张浩也用力点头:“对对对!加上这个衰减因子,就能解释数据前段的平滑和后段的关联了!袁凡,还是你厉害!”

袁凡放下笔,语气依旧平淡:“只是一个思路,需要具体实现和测试。